以床、案、榫卯结构为例,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形态初见端倪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9 03:39

原创 以床、案、榫卯结构为例,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形态初见端倪

2021-06-12 09:4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慢慢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

在春秋战国之前是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实行奴隶制度。但这种奴隶制度很特殊,它是由奴隶制和原始社会蜕变下来的农村公社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奴隶制社会。

由原始社会蜕变下来的农村公社,其实际表现为井田制,就是说以国家的名义保存着农村公社形式。

农民一方面是公社成员,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和贵族的奴隶,这就是夏商周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特征。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贵族们开始大量开垦荒地,“私肥于公”的现象层出不穷。

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在史记的记载中,“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逐渐瓦解了农村公社,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秦国也慢慢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乃至社会风气和人们意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伴随着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奴隶制社会逐渐瓦解,工商业就逐渐发展起来,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及家庭手工业开始进一步发展。原先由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互争霸,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工商业达到空前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的繁荣发展主要表现在大都市的兴起、商人的跨国活动、多国货币的流通、手工业的多样性分工。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事频发,在这当中,铁器起了很大作用。

其实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数量较少的体系。不过当时技术尚不成熟,人们没有能力锻造铁矿石,只能将天上的陨石锻炼成铁器。

直到春秋晚期,冶铁工匠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皮囊鼓风机。

皮囊鼓风机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吹动下,可以迅速提高冶铁炉的温度,达到1200℃。在这个温度下,铁矿石可以完全溶解,冶铁工匠们就可以得到纯粹的液态铁水。

工匠们得到纯粹的液态铁水后,便可以将铁水直接倒入浇筑好的模具中,待铁水冷却后直接成型,极大地提高了铁器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铁制器具可以更加精细、复杂化。

伴随着土地国有制的废除、工商业的兴起、冶铁技术的不断精进、经济基础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旧贵族阶层的没落。

在春秋战国之前,国家的政治经济都是被世袭的氏族贵族所垄断,但是随着国土地国有制的逐渐瓦解。这些旧贵族的经济基础已经很不稳固。

另外,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易频繁,不断刺激着贵族们的贪婪欲望,驱使他们追求奢华糜烂的生活。但这也给他们带来了贫穷。

为了能够维持这种奢华糜烂的生活,贵族们只好一方面加大对奴隶、农民的剥削,另一方面向当时的高利贷商人借钱,再一方面就是催促国君发动掠夺土地的战争。

就是在这样一场内外纷乱、骄奢淫逸的生活中,旧贵族们的生活一日日衰败下去。与此同时,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也开始逐步衰落、瓦解。

再比如说,新地主阶级的兴起。

新地主阶级来源十分广泛,有的可能是原来的旧贵族——在利用农民的剩余劳动力之后,又增殖出更多的私有田地,脱离了原先的旧贵族身份而跨入了土地私有制的新区域。有的可能是不断经商、到各个国家投机倒把致富的商人们,然后在国家允许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兼并众多土地。

还有的可能是在土地国有制瓦解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解放被束缚的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自己发展的农民。

旧制度的消失和新制度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阶级的出现。刚刚我们所说的,新地主阶级就是伴随着土地国有制消失、土地私有制出现而出现的一个新兴阶级。

在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土地私有制的变化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和玉器。

在西周时期,阶级制度森严,使得工匠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多数工艺品只能呈现公式化,器物一律呈现出规格化的过程,具有一致的器物美,让人说不出不好,可以挑不出出彩之处。比如说商周和西周的青铜器都体现了永恒、威严和庄重几个特点。

当时青铜器主要是用来祭祀,所以工匠们在制造时就必须体现祭祀的仪式感。

直到春秋战国时,阶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工匠们开始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制造出轻盈活泼的、好看、好玩的器具,比如说立鹤青铜方壶。

比如说东周时期,工匠们开始不断尝试,自由创作,甚至开始不是为了使用去制造器具,而是为了美去制造器具。

在春秋战国时期,工匠们甚至发明出镂空、鎏金、金银错等令后人称赞的工艺。工匠们还在青铜器制造方面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失蜡法。

工匠们甚至开始在青铜器上使用盘龙纹(对后世影响极大)、勾莲纹、卡通动物纹等作为装饰纹样。

与此同时,人的造型开始出现在青铜器具上,这也表明了人对自身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人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萌芽。有句话说,艺术的觉醒,其实实质上就是人的觉醒。这一点在青铜器上凸显无疑。

青铜工具的出现,一定上还促进了木工技艺的进一步发展。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人们在建造以干栏式建筑为主的房屋时,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榫卯结构。

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许多建筑木结构,都有榫卯结构——这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而这也就标志着当时原始手工业发达、木作技术成就突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木工技艺已达到较为精湛的地步,榫卯结构也逐渐从建筑应用到家具中,结构形式逐渐从简到繁、从明到暗,且种类多达数十种,如银锭榫、格角榫、搭边榫、明榫(用于壁板的交角处)、燕尾榫(用于板和板面之间的拼接)等。

那个时候的木工技艺,还没有脱离阶级等级的限制。从发掘的大部分战国墓葬中,我们可以看到墓室依旧保持着商周以来的形制,有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差异。从榫卯结构上来看,阶级越高的,木作工艺就越精细。

毫不夸张的说,有着强大生命力、极高科学性、精湛的榫卯工艺也创造了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漆木家具,对后世影响极大。

春秋战国时期,依旧保留着前代沿袭而来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家具品种只增加了一些,但是后代出现的如席、床、榻、案、几、箱等坐卧、承制家具在这时都已经初具规模。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以楚国文化的漆器家具最为代表。

在河南信阳,曾出土过一张战国时期的彩绘木质床。此床的形制与今天的床基本相同。床的四周都有方格形栏杆,两边栏杆特地留下了上下床的空间,床面板上是有九根木条搭成的方框,床上会铺着由竹条编排的床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俎质地多种,有木、铜、陶。从形制上看,已经初步具备桌、案的雏形。河南曾经出土过一座由青铜锻造的俎,这个俎,两端宽中间窄,中部向下凹陷,两端微微向上翘起。这种形制正是沿袭了西周时期俎的形制。

江西曾出土过一块木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案的造型——案面是由整块木材制成的。由于当时案和俎的功能的不同,所以单从装饰手法上来看,案就要比俎生动活泼许多。比如河南出土的彩绘案,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案。案身都是黑漆,但是案面板和两侧都雕刻了纹饰,还涂满了朱漆。黑红相称,十分得宜,案足还采用了动物形态。

再来看看河南出土的战国龙凤方形铜案。尽管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但是龙凤方形铜案的整体形制,包括色彩、纹理都尚存,只有漆木案面板没有抵得过时间的摧残,已经腐烂了。

龙凤方形铜案的四周都有金银云纹,底座保留完好。龙头的顶端还有承载方形的暗面,四只龙头上面都各有一个门拱了。龙头和凤头下面接着圆形的底盘。这件铜案,整体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家具创造史上的一个历史突破。

这个战国龙凤方形铜案是第一个以实物面貌、生动的再现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的铜案。

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青铜器制作工艺、木匠工艺和家具制作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