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家具的融合风格
在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之中,由少数民族执掌天下的朝代并不多见,最顺口的“唐宋元明清”念下来,除了三百多年的清王朝还勉强算“国祚绵长”之外,横跨欧亚、被视为“上帝之鞭”的元帝国,从一统中原到骤然崩解,历时不到九十年。
短短几十年的延续时间与之后的战乱,让时代风物的变幻既剧烈,又难以持续。比如此期的家具实物与史料的稀少,更是让我们对元代家具,往往“雾里看花”。
但实际上,元代家具依旧承袭着中国古典家具的脉络。
自唐而宋,宋代在完全接纳高型家具的基础上也适配着文人审美的需要,尤其是在宋室南移以后,简约、理学化的家具风格在南方犹盛;但北方因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影响,还留有着唐风的余韵。
挥扇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比如作为唐宋文明的辐射区辽金的家具,在其中可以找见宋与唐的不同元素遗留。
辽代 木椅、木桌、木床,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
到了元代,社会上层的家具受辽、金风格的影响势不可免;再加上海外交流带来的影响,处于社会上层统治地位的蒙古贵族将其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审美趣味带到了各个领域,这无形中对宋代沿袭的家具审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貌。
由于元代家具是在非常多元化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化交融而出的产物,它的种类也和一贯定居所适应而出的家具种类有所不同。
在入主中原以前,普遍的游牧生活方式以活动性房间-帐篷为栖居之所,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在帐篷里面人们很少会设置大型、高型家具,更常见的主要是一些用来放置器具和食物的小橱、坐具、矮桌,以便可以随时搬迁。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元代漆饰皮箱
但是随着元朝的建立,游牧民族渐向内地定居,在生活方式上向汉族靠拢。对家具的品种需求开始丰富起来,但长期游牧文化熏染造就的审美习惯却保留了下来,或者说一时难以改变,再加上对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排斥等综合因素, 形成了它特定的风格(这一历程和后来的清朝很是相似)。
元代风格
用料上
曾久居广阔大草原的元朝上层统治者,与居于园林一隅的江南文人,对于体量块状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他们自然对宋式的纤丽无法共感,而更喜欢大体量的浑厚之美。
放到家具的用材上,从不吝惜大料的使用。
元代《扶醉图》,即使是湘妃竹这种典型的文人审美木材,元代所用也更为粗硕
和宋代的惜木惜料相比,元人们往往喜欢用极大极厚的木料来做整体的雕琢。很少用浅雕和线雕,强调立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因而元代家具给人以牢固、耐久的感觉。
这种“显大、显壮”的造法,
元 山西大同元代王青墓 陶供桌
这种对于稳固耐用的实用性追求,使得金属饰件与高拱罗锅枨的使用更为常见频繁。这样的结构与配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主要的是在功能上能起到联合与支撑作用。像罗锅枨被用来加强高型桌类家具的稳固性,是前代未见的;而且还出现了裹腿枨、霸王枨的雏形。
结构上
元代家具高束腰、桌面不探出的形式都是前代所没有的或者很少见的。
在宋画中所看见的“宋式”家具,很少出现束腰,往往是轻薄的案板下直接连接纤细轻巧的腿足。这种对于光素简洁的审美追求,所带来的灵秀平淡空透的家具效果与元代家具高束腰、体块雄厚的风格有着截然不同的对比。
不过即使与唐代家具共同拥有的高束腰,元代家具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元代家具中的高束腰部分收的更紧,与束腰相连的腿足展现出了很明显的S型曲线。而唐宋束腰较巧、也更铺展,腿足曲线也更和缓,比如外八型、或者直腿的L型。
元 山西大同元代王青墓 陶供桌
高束腰先紧后松、先抑后扬的这一特点在元代盆架类、椅凳类、桌案类家具上被演绎到极致,因而元代家具在造型上极具夸张效果。
永乐宫 朝元图 局部,图中案几上的高束腰与腿足的弯曲
放到腿足上,由于游牧民族本身贴近自然、喜好写实的倾向,使得三弯腿外翻马蹄、内翻马蹄足、花草足、卷珠足等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态。
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
在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以及以上一些元墓出土的明器中,家具的弯脚造法和花牙的部件结构更趋向成熟,如膨牙弯腿撇足坐凳,已达到极其完美的程度。
装饰上
处于承宋启明过渡时代的元代家具,在受蒙古族崇尚大自然的风俗的影响下,装饰图案纹样的运用上依旧较多吸收了中国传统古典纹样。
元 增补版《事林广记》中出现的罗汉床与圈椅
但由于同时受到了伊斯兰与波斯风格的影响,元代前期家具上频见植物卷草纹样;到了后期进一步的融合之后,花草纹成为元代家具装饰图案中的主要纹样。
但不论哪一个时期,对于曲线的审美喜好是一直都在的,倭角线的大量使用便是一例。
元代 山西大同出土的木桌,各种各样的“卷”
如卷珠纹、卷草纹、云纹之中,无论是元代雕刻还是元代绘画都极力表现如云气流动般的气势与草叶缠绕不断、盘长延伸的繁茂。
风格华美
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作为一个跨越欧亚的辽阔帝国,元朝人在席卷中亚后,富丽堂皇的伊斯兰风与波斯风格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相对于宋的简朴含蓄,游牧民族的审美是更为直接热烈的,体现在家具建筑上,则是对于华美风格的钟情。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上都皇宫内大殿、房屋和走廊全部贴金并且油漆得富丽堂皇。宫中的绘画、肖像、鸟树花草等等美妙精巧,使人愉快和惊奇”的记载。
像描金、外罩桐油、金属包角、镶板等装饰方法也在元代家具上有所运用,其使元代家具在继承前代的古朴自然之外,更显得精美华丽。
比如,元代设在皇帝寝宫内作为卧具使用的“御床”,所用材料有白玉、楠木、紫檀、樟木等;宫中所用的椅子,多为“金红边椅”——实际上是饰银涂金的交椅。
这种元代权贵使用的家具留给江南人的印象:“设在各斡耳朵中的大汗宝座,长而宽好象一张床,全部涂成金色……这种宝座在江南则称之‘金裹龙头胡床’,形状如禅寺讲座…。”
宋元之差,如此分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