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的生态观与当代设计 ▎彝族设计师ꀊꒆꆿꃨ阿余拉薇访谈
2021-05-29 20:59
采访:李雨航
文字: 阿余拉薇ꀊꒆꆿꃨ 李雨航
图片来源: 阿余拉薇ꀊꒆꆿꃨ
ꀊꒆꆿꃨ阿余拉薇
彝族设计师、喜欢自由的人,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专业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在读博士生,研究课题围绕“彝族家具产品设计”,也是国内首个基于彝族文化的原创家居品牌“彝居匠造”创始人,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设计方向为家具设计,因为喜欢会做一些文创设计。
家具是民俗文化与工艺技术的结合体,彝族设计师拉薇喜欢打开家具领域的门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拉薇说她与团队时常把自己比做“和时间赛跑的人”,因为传统的民俗家具消失很快,他们想在设计创新的同时做好扎实的珍藏整理工作。
阿余拉薇 ꀊꒆꆿꃨ
可以介绍你的彝文名字“ꀊꒆꆿꃨ”吗?
“阿余拉薇ꀊꒆꆿꃨ”是我的彝族名字,“阿余ꀊꒆ”是姓,“拉薇ꆿꃨ”是名。“ꆿ ꃨ”是“拉薇”的彝文写法,直译过来是“老虎花”,老虎是彝族的图腾,因为是女孩子的名字就会带花,意思是“像老虎一样勇敢,像花儿一样美丽。”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是规范彝文,但很多彝文古籍都是用历史悠久的古彝文所记载。
过去彝族的文字记载着彝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制度等,让彝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彝族的语言文字在我的家乡四川凉山依然被广泛使用着,单位名称、店铺招牌都有彝文,公交车、火车站、飞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也有彝语广播,彝族的语言文字很好的融入了现代生活。
凉山甘洛街头的毕摩与毕摩经书
用彝文书写的书籍
彝文文献与原始宗教仪式的记载有关,彝文也叫“毕摩文”,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具有萨满角色,类似人和神的中介,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因为毕摩文化比较深奥,我所了解的也比较浅显,可能不能准确全面准确的阐释。 从资料看到的较为准确的阐释是:他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占卜等活动。其文化职能是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等典籍。
ꎥꃪꅍꂓ
研究课题
凉山美姑地区彝族建筑内立面
为什么开始做设计?怎样找到研究的课题呢?
传统彝族家具蕴含了丰富的彝族文化内涵,但是由于生产效率低、传统家具与现代生活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我从四川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来到中国最好的家具文化研究课题组师从张亚池教授,与团队一同解决民族文化与现代家具设计生产结合的难题。
整个传统建筑的窗户都在墙体的最高处,窗棂的样式各有不同,纹样精巧。虽是农村建筑,但却不失精确。
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彝族的生活习俗,把彝族的文化符号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设计生产富有彝族文化内涵的特色家具家居产品,传播彝式生活美学。致力于通过建立当地家居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彝区的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
凉山甘洛彝族民居,甘洛的彝族木匠做工精美细致,图中建筑的每个垂花柱雕刻细节都有变化。
凉山美姑县彝族民居,美姑县的彝族建筑大气,主要装饰特征集中于建筑立面。图中的建筑正门两侧的彩色涂饰是比较罕见的彝族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方式。
彝族建筑花窗,传统彝族建筑花窗采用十字拼接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形式纹样。图为“米”字形花窗,拍摄于凉山美姑县。
传统彝族建筑花窗采用十字拼接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形式纹样,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材料的变化,彝族木制穿枋结构也有了更多的演绎方式。图为内凹式的民居门头结构,拍摄于凉山美姑县。
我自己觉得我在27岁决定继续求学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在北林我遇见了很耐心很专业的导师、有创意又有行动力的优秀年轻设计师们,在这个团队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与大家一起做课题做设计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幸运,师妹师弟们在彝族家具项目中设计出了许多特别好的作品。同时,在凉山还有很多的同学朋友给予我们的项目调研无限的支持,让我更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ꆈꌠꑱꈐꎊꈬꏀꄻ
传承与创新
彝族传统柜家具主要分类,每个家具都有自己的彝语名称,彝族家具这个概念是很早就有的,只是做系统、深入研究的人很少,没有正式去定义它。绘制:Laviet
彝族传统家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所说的彝族传统家具一般指的是彝族的柜类家具。受传统彝族建筑及居住环境的影响,彝族的坐卧类家具较少,例如凉山美姑县的彝族床榻就是与建筑一体的家具形式。后来也相继出现了具有彝族特色彝族的桌椅床榻等家具,而柜类家具是最具代表性也是少有的传统彝族家具中的独立单体家具,彝族传统柜类家具按照不同功能有不同的品类区分,包括祭祀柜、粗粮柜、细粮柜、碗柜等。彝族家具外观以直线条为主,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变化多样的装饰手法和纹饰体现了彝族木匠无限的想象力。
以草绿色为基色的彝族传统彩绘储物柜,花朵为主要装饰图形,阴阳雕刻使得柜体更富有层次感。拍摄于凉山美姑县。
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四川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又因为彝族语言的差别被分为三大方言区,不同地区的彝族家具都有该地区的地域特征,依诺地区的朴素庄重、阿都地区的厚重大气、什扎地区精美雅致。与我们所使用的标准化生产的家具不同,彝族家具在装饰上极大表现出彝族木匠的个人性格或是家具所有者的喜好,我们在上面可以看见取自于自然界万物的抽象彝族纹样也可以看见上面绘制的天安门、汽车、桥等各种常见的事物,可以说彝族家具是彝族人民浪漫情怀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载体。
根据现代生活需求彝族木匠自制的电视柜、储物柜,并添加了镜面。以红色为基色进行彩绘,窗棂格为主要立体装饰图形配以平面彩绘风景图,拱形镜面边缘绘制英雄带装饰。拍摄于:凉山越西县。
你的研究课题是《彝族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研究吗?
我正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博士学位,我正在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围绕彝族家具的创新方法和实践。随着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彝族家具在迅速消失。与彝族服饰一直都有广大的受众不同,彝族家具已经面临断层式的消失,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有彝族家具的存在,熟悉和了解彝族家具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在本民族内也是属于小众的。
金阳、昭觉地区常见的彝族传统碗柜,顶部出头、上下两段式分层是其造型特点,以黑色为底色,进行黑红黄三色搭配。图中的柜子是在路边被发现的,现在有大量的彝族传统家具因为主人搬家被丢弃。这个柜子上部分的几何块面装饰其实是符合现代审美的,是很好的设计原型素材。拍摄于凉山金阳县
我们选取彝族家具作为设计创新的载体,是因为家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凝结了精神文化和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收集整理工作就像在与时间赛跑,从前没有人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而只有把这件事做扎实,我们的设计才有“根”。
摆放在火塘上方的噶作,拍摄于昭觉县三河村。
去年在集市上看见有专门卖彝族祭祀柜的地方(彝语为噶作ꇢꊙ),与其他民族的神龛不同,彝族祭祀柜的外观与普通的粮食柜差不多,平时的功能也主要是存储细粮或放置餐具等,但是每逢节庆之日以及在家庭重要的仪式上它又担任了类似于神龛的功能,必须放置在火塘上方。相较于其他的彝族柜类家具,在目前的居住环境中需求量还是挺大的,因为其所象征的精神意义是其他家具不能替代的。
传统噶作ꇢꊙ装饰细节,彝族柜类家具表情丰富,大致分为彩绘与非彩绘两种。非彩绘家具也会利用阴阳雕刻、拼接手法进行装饰。
那么我们在做创新设计时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符合当下的生活习惯。首先设计的出发点是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的用户需求,以彝区的彝族人民为主要使用者的家具会充分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通过家具设计去链接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标准。
其次对于家具的外观,也会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去调整其装饰比列。同时除了一眼就能看见的民族装饰纹样外,传统彝族建筑、彝族家具的结构以及服饰所涉及的相关本土面料、刺绣工艺等也是当代彝族家具和家居产品的设计语言。
ꏀꄻꊿꁥꌠꄻꄉꌠ
团队设计作品
团队作品:火塘家具,这套设计是由一张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的照片而引发的创意,高高低低的椅子凳子就是不同的家庭成员,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选用了最具民族特征的彝族漆器色彩“黑红黄”, 设计师:汪莉君
团队作品:彝-火,作品为团队偏现代的系列作品,该作品灵感源自于彝族姑娘的百褶裙, 设计师:张雨娆
团队作品:长凳 ,设计民用的彝族家具是项目的重点方向,这套长凳是可以叠放在一起便于收纳的,它的设计初衷是满足彝族朋友热情好客的性格需求,客人来了就把凳子抽出来,大家围在一起坐着, 设计师:L aviet
团队部分作品,彝族家具场景营造,正前方为漆桌,使用了螺钿装饰技艺, 设计师:刘阿芝
可以介绍一下你们团队的研究吗?
我们团队致力于研究的彝族家具在去年年底已经被列为凉山州州级非遗项目,彝族建筑技艺、彝族刺绣、彝族羊毛毡擀织技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等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实今天的非遗都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日常活动,在民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团队作品:山灵,山灵系列的家具形式感较强属于艺术类家具,更适合放置于主题感强的艺术空间中, 设计师:岑雨谦
团队部分设计创新彝族家具
我个人是觉得这些非遗项目是随着时间也会有自己的适应不同时代的能力,而设计的介入则是帮助非遗加强了这种能力,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些技艺的存在都是为了生活,基于现代的科技技术可以让非遗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国的56个民族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民俗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造物观念与生活需求,这为我们设计师提供了多元的设计源泉,我们根植于这片土地也会有百花齐放的设计生态。
团队绘制彝族传统碗柜复原图,项目组正在建立彝族家具电子数据库,从复原图可以清晰地进行结构分析,该碗柜的上方是放置碗、汤钵等轻型餐具的,下方的中部是放置大型餐厨用具的,如酒坛、水桶等。由此可见,彝族传统家具的造型结构还是以功能为主导的,彝族地区当地的生活习俗与审美标准造就了独特的传统彝族家具形式。绘制:李赫扬
团队作品:布玛,三段式分割是彝族柜类家具的结构特点,作品将彝族传统密封式柜体向开放式转化,保留其部分装饰特征, 设计师:杨丁
团队作品:方桌,作品移植了彝族建筑的穿枋结构, 设计师:李赫杨
北林彝族家具研究设计项目组部分团队成员合影,左一:曹越 左二:汪莉君 中:张亚池教授 中上:岑雨谦 右二:阿余拉薇 右一:孙嘉延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系列
个人家具产品设计介绍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系列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一百多年以前,德意志制造同盟给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们发放能够体现生活美学的日常用品,将其作为美育教具,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的设计,让孩子近距离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彝族民间工艺,启发孩子们如何创造世界。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系列
凉山彝族漆器多为酒器、食器,彝族漆器的酒具的造型别致、特色明显。这一系列的家具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酒具的纵截面,装饰纹样多取自于凉山彝族的建筑、服饰、银饰纹样。绘制方式采取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手法进行涂饰。
通过设计组合,创造出四个活泼有趣的小家伙。四个性格迥异的好朋友,正相约去参加孩子们的聚会。四把小椅子,分别按照不同的酒杯形状进行抽象变化,装饰图案也随着椅子造型差异进行改变,赋予每把椅子不同的性格特征。
“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系列
彝语ꀉꑳꃀꈿ“阿依蒙格”,汉语意为“儿童的聚会”,是彝族的儿童节。“阿依蒙格”曾广泛流传于彝语北部方言区,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今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堆乡还完整保留着“阿依蒙格”节日仪式。每年开春后,举行“阿依蒙格”仪式的村落,需提前请毕摩选定一个鼠日。在仪式前一晚,毕摩用锅灰为村里的孩子抹花脸。阿依蒙格”仪式上,大人通过讲述古老灾害神话,向孩子们传授防灾知识、环保观念,也通过一些“模拟巫术”培养孩子勇于向邪恶势力作斗争、团队协作、光明磊落等优秀品质。2009年,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被列入四川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ꀉꑳꃀꈿ阿依蒙格”系列
产品适合放置于居家儿童房、幼儿园、绘本馆等场所。
【颜色】纯度较高的色彩激发孩子对色彩的辨识,色彩的强烈对比度会有益于孩子的视觉发育。
【外观】拟人化的设计为了让产品更具亲和力,让它成为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小小的椅子看着像精灵、骑士、铁塔等等,带着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可爱的、新鲜的事物。
【材料】松木具有透气性强、弹性好、易保养的特点,是儿童家具材料中较好的选择。
【安全性】产品在线条处理上多采用圆滑的曲线,避免在架构连接处出现尖锐棱角。
【实用性】拆装结构,平板包装,便于存储运输
“语”系列包具
团队文创产品设计介绍
“语”系列包具,设计师:李晨晨 阿余拉薇
“语”系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我们的作品分别从材料、结构、语意三个方面体现了属于凉山彝族的在地性,选取凉山本土羊毛毡作为里料,充分利用了毛毡的自洁性,满足收纳功能,同时搭配皮料做外部结构塑形,弥补了面料柔软不挺阔的不足 。我们将二维纹样向三维转化,将彝族传统的服饰纹与建筑的窗格纹转化应用于包身的外部结构中,既美观又实用。温暖的ꏤꏅ佳史(披毡)搭配取自于彝族婴儿背被上寓意平安顺遂的花花子纹样(铜钱纹),代表着充满希望的初生。像鹰翅一般的 ꃭꇁ瓦拉(查尔瓦)撘配硬朗的彝族传统建筑的窗格,象征着游子们对家乡的回望。这是语系列想要表达的产品语意。
无论是背被还是彝族建筑都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更迭目前消失的较快的本土事物,我们希望通过另一种可视化方式的呈现在日常使用的产品上,整个系列配色偏中性简约风格,能够适用于多种服饰搭配及不同的人群,目的是想让作品能够成为更多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赋予非遗生命力,拓宽彝族非遗市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充分利用本土的原材料能够尽量让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能为当地创造收益。这就是我们的语系列,创新的过程就像初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时刻回望文化的根基。
“ꑞꑌꌋꁦ”ꌠꄐꄻꉪꇐ
万物有灵
彝族刺绣在团队家具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在设计上如何结合“万物有灵”的彝人的可持续的生态观和当今的文创设计?
彝人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大部分彝族家具的装饰纹样都是取自于自然之物,包括草木花鸟等动植物。对于木材的选择,彝族工匠不仅要看材质的性能,还会根据其不同的精神寓意去制作不同的家具,例如上文提到的祭祀柜就会选用生长于高山的冷杉树,象征着神圣纯洁。与万物和谐共生是彝人和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在彝族的服饰、漆器上最常用的纹样是“羊角纹”,彝族谚语里是这样形容人与羊的关系的“人给予羊生命,羊带给人温暖ꑾꆹꊿꉘꌠ,ꑾꑐꊿꈚꊸ”,意思就是人们饲养者羊群让它们活下来,人们会定期修剪羊身上的羊毛用来制作衣物,所以说羊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彝族漆器技艺在儿童餐具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的设计中也有大量使用当地羊毛毡的文创产品,这样不但能在制作环节为当地人带来收益,并且能在原料收集环节就为当地的原材料增添价值。在传统的生活中彝族人需要木料会砍伐树木,同时也会种植树木保护各家的林地,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观。生产生活需要柴火就会定期上山捡掉在地面上的松针、修剪树木的叉枝用作柴火烧,这样不仅减少林地的易燃物、防止森林火灾,并且也利于树木的生长。
设计师阿余拉薇ꀊꒆꆿꃨ
阿余拉薇ꀊꒆꆿꃨ自述:
我是学工业设计出生并且现在所学的家具设计也是偏工科方向,所以在做设计时是比较理性的设计思维模式,无论是做家具设计还是文创设计会更多地去考虑产品的人体工学、生产的可行性等等,因为不管多会讲故事和做产品包装真正衡量产品是否能被市场接受还是要看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喜爱度。而民族特点我们更希望把它做成产品的DNA,这需要准确抓住民族的类型特征再进行设计加工,才能最终达到在产品上无意识传递民族属性的效果。
我们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欲望,并且可以作为设计师用自身的创造力为更好的文化迭代尽一份力。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传承,倒不如说是五彩斑斓的文化元素给了我们这个传承的机会。从最开始的一个简单的专业爱好,到现在一步一步把最初的想法慢慢实现,把它变成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件事,很感激这一路上遇见的贵人们。
撰稿人
李雨航
现就读于巴黎高等实践研究学院历史文献学方向和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藏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艺术与语言方向和马赛国立高等艺术学院。研究课题为《藏地的誓言》,关注语言中的神圣性以及语言的使用对生命形式的影响,致力于跨领域以及跨学科实践,在创作和研究中互相给予灵感。
撰稿:雨航员
图片提供:阿余拉薇
བོད་སྐད་ཞབས་ཞུ་སྐད་འཕྲིན་ཨང་གྲངས། :CHARU1607
微博:CHARU迦入
小红书:CHARU迦入
未经作者允许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微信: charuspac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