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一般的风景久已熟悉。
注释谙:熟悉。
赏析诗人泛忆江南,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体验过的,因此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完善
原文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
简析
这首词泛忆江南,兼包苏、杭,描写江南春色。词人选择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他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词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余情摇漾,凌空远去。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8篇诗文 ► 1888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佚名《西北有高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岑参《送人赴安西》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孔子家语·六本》
爱在心里,狠在面皮。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篇》
拍手笑沙鸥。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李白《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