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栈道风景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1 22:31

山河堰

山河堰的堰坝,横亘于200米宽的褒河谷口,使奔流的褒河水流速减缓、水位抬高后,引入主渠道,浇灌下游的大片良田。宋代曾有六堰,到清朝末期,沿褒河自北而南还有四堰,灌溉了原南郑、褒城两县的农田75000余亩,现在其一堰、二堰及引水渠都还有遗存。山河堰一堰堰头,也是后来的褒惠渠渠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在修建褒惠渠渠首滚水坝时,曾发现古堰基础,在坝基地带挖出木桩千余根,高丈余,围砌巨石,这与《陕西通志》中“巨石为主,锁石为辅,横以大木,植以长桩”的记载相符。在二堰堰头的河床边,今年发掘出数百根木桩,顺堰头伸向河西,与河道约成34度夹角。参考南宋《山河堰赋》碑刻的记载:“是堰也,围之以木,聚以石,每岁孟陬,鸠工聚材以修缮之”,说明了当时山河堰的修筑与维修情况。山河堰工程的营建,与汉中农业生产的发展休戚相关,其作用至为重要,因而被当地民众和历代地方官吏所重视。历史记载显示,山河堰曾多次被洪水冲袭,故有历代地方官吏和驻军将领多次组织整修。如三国诸葛亮,五代后蜀武漳,北宋许逖、赵从俨,南宋吴玠、吴璘、杨政、吴拱、元代赛因普化、明代张良知、清代余正焕、严如熤等都曾组织民众和军士重修山河堰。 [17]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