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点了一下17家旅游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上表呈现的是17家A股上市旅游业相关公司2019,2023年,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利润和毛利情况。
上表呈现的是这些公司2018-2022年连续5年的盈利,利润和毛利率。
上表呈现的是这些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收入构成。
数据密密麻麻的,我来给各位看官做一个解读:
1、如果以YQ纪元前的2019年作为对标,绝大部分公司在2023年业绩得到很好的恢复,2024年前三季度延续了这个态势,但是总体增长幅度并不大;
2、整体收入规模都不大,大部分营收规模跟投入和资产规模不在一个量级。业态是影响利润和核心因素,赚钱的业务基本只有高毛利的:门票,索道,区间车/游船,演艺。业态以这种“特许经营权”为主的公司(简称A类公司)利润情况往往也很好。相反以低毛利的市场化的旅行社,售货,酒店这些业务为主的公司(简称B类公司),基本都是亏损不可自拔。
简单点说,索道和演艺养活了这些上市公司,索道和演艺的毛利在70%左右,只要人数到了,基本就是躺着赚钱,而且游客/观众越多,净利润会越多。
A类公司冲击IPO时受到的最大的质疑是业务单一问题,但是这些公司反而恢复得很快财务数据稳健,反而是讲故事、多元化发展的公司YQ后恢复困难,甚至一蹶不振。
3、A类公司收入和利润稳定,但是增长是非常难的。
这类公司做增量的方式一:横向整合,并入更多优质资产。这一点非常难,因为这些上市公司核心景区吸虹效应明显,周边基本寸草不生。跨区域、景区涉及各自管委会复杂的关系。
做增量的方式二:增加景区项目,运营游客。从结果看,多业态对管理能力相对传统的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基本没有公司能做好),而且现在套在景区头上的生态问题,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极多,任何新项目、老项目改造都会是大量资金投入,叠加景区资产在管委会,上市公司核心资产其实是景区的特许经营权,上市公司很难有长期投入的决心。这两条路都不怎好走。以张家界为例,一个大庸古城就把公司拖到破产重整的边缘。
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是躺平、靠山吃山的状态。
4、以演艺、乐园为主的公司除了宋城演艺,多年基本没有成功的项目或者亮眼的模式产生,之前都是地产概念在推动,大部分项目伴随地产故事破灭而陷入困境。支撑主题公园的是文化和IP,国内的很多主题乐园偏打卡性质,复购极差,主题乐园有一个漫长的文化积累期。
5、数据稍好给出的市盈率都超高,如果以盈利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目前旅游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估。
虽然数据稍好的公司(如果对比资产规模,都不好)都是依靠核心景区的特许经营权,但是这种资源不可再得。如果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目前没有哪家公司具有投资价值。
再看那些排队上市的公司的情况。以下盘点近年旅游业IPO信息和政策解读,以期对旅游业IPO有个更深的认识。
1、燕海九州 C-Tour(新疆燕海九州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没有过硬的产品和经营数据,周边游/民宿能否撑起燕海九州IPO?
2020年10月19日新疆证监局发放受理通知书,燕海旅业集团正式进入辅导期。如今四年过去了,这件事可能很多人都遗忘了。城市周边游与民宿市场一度是最快复苏的旅游细分市场,也曾成为燕海旅游IPO最大看点。然而谁也没有料到YQ会持续那么久,持续到海燕九州所有数据都没法看。一度通过运作,占尽周边游与民宿快速恢复与发展的“窗口期”,享受证监会对新疆“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以及新希望、途牛、国海创新资本等资本的加持,能否过会的关键似乎就剩业绩关了。
但业绩也是燕海九州最难过的关。
2、国旅联合(江西省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注入)
资本老戏骨也挽救不了的重组,资产注入是不是一条被看好的路?
去年,国旅联合披露重组方案调整公告,再次公布江西旅游集团整体上市的进展。根据调整后的方案,江西旅游集团旗下的航空产业 85% 股权、酒管公司 100% 股权、风景独好 100% 股权、文旅科技 100% 股权、会展公司 100% 股权,都将注入上市公司,而樾怡酒店的 100% 股权却被剔除。近期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江旅集团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西长天集团。据了解,通过实施长天集团与江旅集团重组整合,将聚力打造省级旅游龙头企业,争当全省旅游产业“链主”企业。资本运作让人眼花缭乱。
无核心经营资源、无稳定现金流的主营业务、注入资产难盘活、融资成本难承担、骨干人才难聚集。多个运营糟糕的业务加在一起看起来是更糟糕的一个整体。
3、青都旅游(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演艺,能否问道青城?
青都旅游跟靠山吃山的A类公司一样,规模不大索道和观光车业务贡献的营业收入占到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90%。但从毛利率来看,该主营业务的毛利润却极高;“公司将持续发掘青城山、都江堰两大IP资源,进一步挖掘‘道’‘水’文化内涵和经典历史人物故事,孵化打造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特色形象和动画IP,开发丰富多彩的系列衍生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文化内涵。”
最新的消息是青都旅游撤单计划多年的IPO,原因是营业规模太小,盈利渠道单一,演艺、索道、观光车业务前景不明。
4、其他旅企
除了上述有代表性的企业外,旅游业还有一个IPO的长名单。
为何旅游企业密集IPO?一方面,三年YQ对旅游业冲击严重,旅游企业资金压力倍增。在重创之下,多家旅企试图借助二级市场资金进行补血。另一方面,旅游行业逐步恢复的背景下,募集资金有助于相关旅企发展自身新业务。
不过,这条路可并不容易。自1990年以来的三个十年里,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景区类企业数量分别为4家、3家和3家,可谓每况愈下。自2020年以来,仅有西域旅游一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像井冈山旅游、陕西旅游、舟山旅游更是先后折戟IPO。自2015年以来,在核准制下成功上市的旅企仅有九华旅游、天目湖和西域旅游三家。其中,九华旅游闯关三次最终成功,而西域旅游则是经历了长达16年的长跑之后才成功上市。
且从目前已存在的上市旅企来看,多为2001年前审批制下的产物,类似黄山旅游、云南旅游、西安旅游等多数国资背景的老牌旅游公司均为这个时间段所上市。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公司上市主要以审批制为主。所谓审批制,即上市公司股票申请上市需经过审批的证券发行管理制度。是完全计划发行的模式,实行 “额度控制”。拟发行公司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时,要经过地方政府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向所属证券管理部门提出发行股票申请,经证券管理部门受理,审核同意转报证券监管机构核准发行额度后,可提出上市申请,经审核、复审,由证监会出具批准发行的有关文件,方可发行。
旅游业公司上市比较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门槛限制,自从相关规定提出,属于国务院认定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就很难符合上市条件,而我国很多景区基本都是靠门票收入维持的。2012年10月,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不得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此外中国的旅游业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纯旅游企业较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即使一些旅企剥离门票业务,成功获得入场券,其收入结构也相对单一,主要依赖索道、旅游观光车等传统收入,未来的盈利空间有限。
具体到此次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的IPO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就面临了上述问题。据两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目前虽平移至交易所,但上市标准仍按照核准制所要求的执行。
鄂旅股份方面,其业务布局仍局限于传统的索道、缆车等业务,较为单一。同时受限于景区客流量上限问题,上述业务的发展前景相对受限。从此次鄂旅股份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仍用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的索道项目。而不是像青都旅游、丽江股份等公司一样拓展文化演艺等业务。
文旅行业投入重、慢产出的行业。更是有人说“傻子才会投文旅项目!”。过去十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在上市公司上得到好的体现,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是面临发展天花板问题。同时,文旅类公司/项目也缺乏资本化的路径。
一顿烧烤带火淄博,一曲《早安隆回》让大家争相打卡隆回,一部《狂飙》带火江门,一部《我的阿勒泰》带火了北疆旅游,一个理发师晓华带火了怀化……文旅文旅,文的部分无疑是内核,上述案例说明大家对于文化的渴求还是很强烈的,"文+旅"能爆发巨大的潜力,持续的文化输出可能才是文旅类上市公司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上述数据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单纯做旅游是没有前途的,内卷会让赚钱变得极度困难,收回投资遥遥无期。就算给你一个现成的5A级景区的特许经营权,你拿过来,用传统的运营方式,做传统的业态,赚钱的概率现在看几乎是等于零的。
从投资的角度,考虑盈利,考虑投资回报,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旅游业公司发展的建议是:
1、运营游客。现在互联网效应越来越明显,口碑传播极快,淄博烧烤,新疆导游小哥的快速出圈都是因为服务好。提高服务品质,制造惊喜比做广告有效得多。中国的游客都特别爱分享,一个小小的超期望都会感动得稀里哗啦,会疯狂的传播。
运营游客的第二层意思是围绕游客设计旅游产品,提供服务,这个对于小公司尤其重要,旅游正在走向分众化,划分人群,定制服务显然会是一个不错的业务。
今天的数据没有呈现文旅相关平台的数据,但实际上以携程为主的公司这两年财务表现非常好,拿走了行业大部分的利润。
自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旅游业创业的机会,自媒体的本质是在细分人群中建一个小平台。从最初的导游类博主讲段子出圈,到与辉同行/俞你同行/侣行这种带你看世界的内容,到各种垂直博主从自媒体上获客,自媒体端未来会诞生一些新的业务机会。
当然,目前与辉同行/俞你同行这种云旅游,都是偏广告性质,落脚点还是卖货,使用旅游的流量在做带货业务,实际上很难带火某个目的地或者景区,旅游中神秘和探索的成分被直播冲淡,很多人在看了直播之后反而会降低实际去旅游的欲望。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出来,与辉同行/俞你同行的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个负分项。
2、运营产品。YQ纪元前的旅游业上市公司基本都是资源型的,占山为王,景区内基本没有什么产品可言,火极一时的演艺类产品,现在恐怕也难以讲出新的故事。
旅游行业越来越细分,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机会,比如上述索道,比如民宿,比如一些特种游项目,做产品的好处是可以复制,可以不断打磨提升,有品牌叠加效应。三特索道其实是个很好的例子,可惜的是索道的应用场景并不多,能安装索道的景区基本都安装了。这次的数据剔除了酒店,特色酒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这又是一个重投入,长回报周期的事情。
旅游业急缺好的产品,新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低空经济,VR数字体验,智慧旅游等等未来会不会诞生一些不错的商业模式和公司,为旅游业注入活力。小马智行依靠智慧出行近期上市了,大家可以关注下,我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具体信息。
3、运营IP。以迪士尼为例,迪士尼现在拥有魔法王国、乐园、海洋、动物王国、未来世界、好莱坞影城、冒险乐园等等各种形态的主题乐园,其背后是强大IP的支撑。国内IP行业目前还在发展初期,所以大部分主题乐园都是有形无魂,甚至很多都是地产概念,结局可想而知。IP一定是未来旅游的核心,拭目以待。
另外,乐园是强IP的“周边”,切不可本末倒置。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聚焦。从上市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到,多业态鲜有成功,持续增长的。任何业态都会涉及复杂的能力要求,业态越多越难复制,越难精进。而且很多公司增加业务仅仅是为了增加规模,最终会极大降低毛利水平。
旅游类公司的业绩也比较好预估,就是人数*人均消费。人均消费部分的提升比较难,需要有产品设计的能力。不少公司就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想着在景区增加购物,酒店,演出,体验类小项目,文创周边等等,但是做着做着就出现了卖的都是义乌货,酒店住一晚都是服务差的吐槽,捆绑销售体验差,文创自嗨为主没有流量复购等问题,最后一片的亏损,营收没增加多少,反而拖累了利润。
旅游业公司要么围绕顶流景区拿特许经营权用优质产品做流量转化,要么成为流量本身。不管哪个选择,都需要内容做支撑,需要文味更重!
做不好“文化”,旅游类公司很难有前途。期待中国的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