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时光之书:奇遇山海奔赴风景园林探秘之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2 11:08

中西方风景园林艺术之美的鉴赏分析,

“师-生-机-环”四元互动学习“生态”,

创新设计思维的养成,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门课带来惊喜连连.....

 “风景园林简史”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中西方风景园林艺术的变迁历程、造园特征和技法。其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激发“认知与兴趣”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建设,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教学团队聚焦学生学习体验,创设沉浸、全景、进阶的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和主动学习能力,养成创新设计思维。结合数字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四重相遇对话”的学习模式。基于“AI+HI”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学习体验出发,强调“新文科”交叉学科融合,以期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赋能风景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重相遇对话”教学模式

与园林相遇,与历史对话:多情景教学内容的持续迭代

为让学生“与园林相遇,与历史对话”,依托数字化技术,对教学资源持续迭代和内容重构。创设沉浸式虚实结合、可视、听、嗅觉多维度感知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共建多模态场景,将学习情境由二维平面跃升为可感知、可漫游、可交互的形式。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跨越山海,体验三维立体空间和四维时间的流变。

 

多情景教学内容持续迭代 【视频】

与同伴相遇,与自我对话:智慧课程一体化学习平台建设

基于学生学习痛点问题,聚焦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建设智慧课程,并依托一体化平台,对24小时智能学伴、知识图谱、多语言数字人、虚拟仿真实验空间、指令库、新形态教材、学生创意作品展示、拓展阅读资料推送、AI出题与智能批改等功能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功能调优。

 

智慧课程与一体化平台建设

专属知识库

教师将融媒体教材、课程讲义、文献资料、习题试卷、往年作业、作业评分量表、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虚拟现实案例资源等资料整合,形成757份文件的“风景园林简史”专属知识库。对知识库进行解析并生成了总计8.3万个知识切片,其中含有公式切片数120个,图片切片数1.3万个,表格切片数1572个,通过对知识库的大量知识切片的知识萃取工作,建设了课程垂直模型,提升了各个教学场景下 AI 工具的能力和效果。

 

知识库建设与知识萃取

系统化知识构建

创建包含7个级别2748个知识点的课程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和问题图谱,将碎片化知识点构建为系统的知识构架。同时,授课教师将知识点对应的学习视频、习题关联,以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变迁历程,夯实知识基础。

 

“风景园林简史”课程知识图谱

引导式指令库

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全周期过程中设计8个进阶式挑战性教学活动。这8个教学活动在AI技术辅助的全景化学习情境中开展,充分融合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在24小时智能学伴等功能的支持下,调动学生全面融入课前提出问题、课中分析问题、课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进阶式挑战性任务,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引导式指令库。例如,设计“名词解释”“比较记忆”“案例分析”“如何提出科学问题”“拓展阅读书籍推荐”“方法技术推荐”“时空穿越的造园家”“AI中国古典园林”“核查报告润色”等48条辅助问答指令,以便学生更精准地自主提出问题并建构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

 

指令库设计与24H智能学伴“小觞”的陪伴式学习【视频】

创作相遇,与创新对话:AI助力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创新

教学设计根据布鲁姆认知层级原理,在教学全周期过程中创设8个进阶式、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通过“A4园游记”和“时光之书”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变迁历程,夯实知识基础。通过“考倒老师”“我讲园林”和“大国匠心” 比较、剖析、区辨造园特征与理法,提升审美批判与艺术思辨能力。通过“我的世界”“东写诗意 西读园林”和“绿水青山”提炼并创造性转化风景园林文化,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创新设计思维。

 

进阶式挑战性教学活动设计

考倒老师

设计“考倒老师”的课前预习任务,并在指令中心中设置“AI出题自我测试”“影响因素与成因分析”“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已有研究综述”等指令。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沉浸式自主预习,思考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引发师生同伴的共同思考,教学相长

 

多模态场景下的课前沉浸式预习

大国匠心

为探讨该问题,设计“大国匠心”翻转课堂分组讨论与辩论活动,提升艺术思辨能力,引导高阶思考。师生同伴经过充分交流、探讨和思辨,共同分析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为4个视角16个研讨专题,以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审美批判和艺术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在指令库中设计“中西方园林文化比较”“传统造园理法优与劣”“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和“生态文明重大工程赏析”4个视角和“古代文明的消亡与存续”“万能布朗的功与过”“中国园林的生态智慧”“西方第一次中国热消退的原因”“城市美化运动与生态文明”等16个专题的辅助指令,以便学生、师生、生机之间依托24H智能学伴开展线上线下讨论。

 

AI助教辅助下的线上线下分组讨论与辩论

我讲园林

讨论与辩论的延伸是“我讲园林”活动,学生自发研究学术文献,自创故事叙事方式,分享读书体悟,以同伴学习的方式,拓宽学术视野,实现造园理论的创新演绎。

例如,学生在24H智能学伴的辅助下,获悉中西方风景园林历史与文化相关的书籍推荐,并在AI助教的帮助下提炼书籍的关键词和梗概,创作故事剧本。结合推荐的AIGC生成工具,创作漫画绘本,养成创新设计思维。

 

学生在24小时智能学伴辅助下完成漫画绘本设计

A4园游记

在重难点总结环节,基于知识图谱,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A4园游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提炼归纳为系统的知识构架。用16张A4纸大小的知识图谱来完成对16个篇章知识单元的逻辑梳理。教师搭建逻辑框架,学生补全知识图谱,并用笔记插画生动表达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关系,让知识图谱鲜活呈现。

 

基于知识图谱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

时光之书

知识点巩固通过师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学习游戏“时光之书”来完成,以提高知识巩固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它可以根据计算机自适应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测试

 

 个性化学习游戏提高知识巩固趣味性【视频】

艺术相遇,与传统对话:AI赋能传统风景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

我的世界

课后大作业为“我的世界”。学生自由组队,自选多模态技术,复刻历史名园,提升立体空间想象、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基于二维平面分析,推理演绎立体空间关系,动手搭建虚拟“园林世界”。

 

自选多模态技术复刻历史名园

例如,在智慧课程一体化平台中定制“实验空间”,引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的“南方四角攒尖亭建造虚拟仿真实验”(浙江农林大学洪泉副教授负责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生可以基于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知识完成虚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

东写诗意 西读园林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开放性项目任务“东写诗意 西读园林”。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从发现问题到核查反思的全过程,实现自我管理,提升主动探究精神,养成创新设计思维。

 

学生在24H学伴陪伴下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指令中心设计根据关键词检索“东写诗意 西读园林”公众号中往届学生创意作品的推荐指令,以便学生围绕风景园林文化和历史,提炼并创造性转化风景园林文化,养成创新设计思维。

 

学生可以在指令中心的引导下查阅往届同学的创意设计作品

同时,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执行的“5问核查反思报告”,教师在指令中心设置“如何自主提出问题”“如何综述已有研究”“如何明确解题思路”“如何展示创意设计”“如何撰写核查报告”“如何自评核查报告”“如何润色核查报告”等,以陪伴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绿水青山

课外延展的学习活动是“绿水青山”。鼓励学生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造型与空间设计,参加国际花园建造节等学科专业领域竞赛,循序渐进首创真实作品,理论联系实际。这需要学生在数字化与AI技术的支持下,自主完成设计、施工、搭建、种植、展示等系统工程。学生学习由课内走向了课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数字化与AI技术辅助下的空间造型与交互设计

“风景园林简史”智慧课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多模态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全周期、项目式指令库设计、陪伴式智能学伴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创意设计思维自我养成。课程收获了师生双方的满意度反馈。

学生:“24小时智能学伴让我随时都能得到问题解答,感觉就像有一个私人导师在身边。知识图谱帮我构建了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让我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而且,虚拟仿真实验空间让我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园林设计,这种互动式学习让我对园林史的理解更加深刻。”

 

“风景园林简史”智慧课程学生体验与感受

老师:“AI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为学生多情景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风景园林简史”智慧课程的建设和师生机共同体的建立,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性任务时的自主探索过程时刻有陪伴感。这使得学生可以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强化甄别意识,养成批判性精神。教师的智慧“HI”+“AI”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但能帮助学生提炼和转译风景园林文化价值,同时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善于发现、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种子。”

将传统课堂升级为智慧课程,让来自大美河山的学生们在与风景园林艺术的四重相遇·对话中“奇遇山海,奔赴热爱”“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