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势观察: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解读及未来趋势研判【SMM新能源峰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4 16:24

5月31日,在SMM主办的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先进材料运用高峰论坛上,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李丙羊表示,“价格战”、“出海”受阻、市场“内卷”、“技术瓶颈”等挑战或依然存在,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和外界趋势去探索和抓住新的“蓝海”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措施。

纵观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优化国家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汽车强国建设、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行业进入由政策向市场驱动的换挡期,市场化竞争将愈加激烈。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在“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也是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蓬勃发展时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大力推动下,产销量整体保持高位,至2023年市场渗透率突破31%并提前达成预期,智能体验感的全面升级有望进一步拉动客户需求量。

在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持续高涨下,我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9年124.2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958.7万辆,复合增速达66.68%;近五年市场供需整体保持平衡,产销率保持在高位,销量从2019年120.6万辆增长至2023年949.5万辆,复合增速为67.51%。在2023年,同比增长率为37.9%并且市场渗透率涨到近31.60%;

未来,随着CTB技术、4680大圆柱体系、800V快充平台等逐步市场商业化,智能化开启全新驾乘体验,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引领行业向上增长等,新政策周期下市场驱动阶段已然开启;

在有力政策、技术创新和市场旺盛的推进下,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稳定提升,预计到2024年销量将达到1101万辆,渗透率超过40%。

中国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 逐鹿中原”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喜迎向上发展,自主品牌凭借“硬实力”征战全球市场,然而行业也全面进入深度洗牌阶段,战略切磋几轮回合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最终形成“1家龙头+1家新生态+3家新势力+5家转型车企”的“十家”新格局。

【标杆企业-比亚迪:“中国的冠军、世界的冠军”】2023年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营收入为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净利润达到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问鼎市场,贡献总收入超过80%。

新能源汽车—心脏(动力电池)

2019至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及装车量呈向上增长趋势,其中产销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但后期随着需求增长下降,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明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1年后,动力电池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在2021年和2022年,产销率保持高位,截止至2022年产销量分别快速增长至545.9GWh和465.5GWh,同比上涨150.76%和150.27%;

2023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全退坡动力电池产销量增长下降明显,产量为778.1GWh,增长率降至42.54%,销量为729.7GWh,增长率降至56.76%。同年装车量为387.7GWh,仅为产量的50%左右,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电池企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优质动力锂电池供应不足,而低端动力锂电池供应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尾部企业靠价格战获取市场空间,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将会被逐步淘汰,行业最终存活下来的会是拥有更强技术实力的企业。

在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战厮杀及市场内卷严重等情况,导致市场格局深度洗牌,各家企业装机增速差距较大,中国市场动力电池企业装机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宁王”和“比王”共占市场70%,亿纬锂能和正力新能增长速度显著。

【标杆企业-宁德时代】“硬实力”持续凸显,财务指标持续向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逆周期增长,“宁王”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018年至2022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产品组合不断多元化且下游需求持续旺盛,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2023年营业收入延续高增长态势,达到4009.20亿元,同比增长22.01%;

从利润方面来看,2022年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307.29亿元,同比增加92.89%,扣非后净利润282.13亿元,同比上涨109.88%;2023年,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扣非净利润400.90亿元,同比增长42.10%。

新能源汽车—“白色石油”碳酸锂

【碳酸锂价格走势】长期来看,锂矿供需将长期维持宽松局面,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增速放缓,价格重心也将逐渐向平均成本方向偏移,远期价格预计将维持在10万元/吨上下浮动。

2023年锂价将迅速回归至约10万元/吨,远期将向成本方向靠拢。

由于锂资源供应逐步走向过剩,锂价维持高位的支撑点已不复存在。2022年末,碳酸锂价格已出现明显回落,迅速从高点50.52万元/吨跌至40余万元/吨。高库存和高利润空间必然导致2023年锂价出现急速下跌的现象,结合对成本的考虑,锂价将迅速回归10万/吨之内。

长期来看,锂矿供需将长期维持宽松局面,价格重心也将逐渐向平均成本方向偏移,远期价格预计将维持在10万/吨上下浮动。

【碳酸锂期货走势】碳酸锂在经历60万元/吨的高光时刻后,2023年上半年逐步恢复到理性区间,在锂价的“跌跌不休”中,7月碳酸锂期货正式上市,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多重作用对价格起到抑制作用,现阶段价格不到10万元/吨,未来两年仍面临过剩压力,价格的拐点要等到供给开始出清。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动力电池供应需求激增,碳酸锂价格经历过近60万元/吨的高光时刻后,在随后的六个月内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场行情反复多变,随着碳酸锂期货的上市,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多重作用推进下,碳酸锂价格回归至10万元/吨的关口;

碳酸锂合约的成交量在2023年12月初达至高峰约13.5万手后,逐渐下滑至1月底4372手,持仓量稳步回升,酝酿下一波行情。

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家族

【成本结构分析】锂电池主要直接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铜箔等,其中正极作为最主要的材料,约占整体成本45%;磷酸铁锂市场地位逐步反超三元材料,锂源和磷源成本占比超过9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相关锂电材料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在政策补贴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锂电核心材料为更好提高性能,不断进行结构变革和材料升级,现阶段磷酸铁锂、人造石墨及湿法隔膜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电解液价格回调且添加剂是技术核心。

随着前期新能源汽车进入报废期,报废电池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预计2026年将达到231.2万吨,市场份额突破940亿元;行业向上发展促进相关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猛涨到11.2万余家,在已发布的5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中,共有156家相关企业上榜,正规回收企业有限。

新能源汽车—肌肉(电机)、大脑(电控)

受到新能源汽车销量旺盛的影响,三大核心零部件除动力电池外,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需求量也迎来了高速增长。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和双电机四驱车型的占比逐步提升等因素的推进下,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约600万台,同比增长近34.32%。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均价为5000元/台,在2023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转向市场主导型,及IGBT等电控系统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中国电控系统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涨带动下,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201亿元,同比增长3.66%。

新能源汽车—芯片

智能网联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全球汽车芯片需求暴增,至2025年有望达到800亿美元,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单车芯片价值分别为710美元和704美元,其中,功率半导体占比较高。

约有80%的车用芯片采用28nm以上成熟制程,仅有20%采用14nm以下先进制程。这使得美国的“卡脖子”对汽车芯片的影响较小。

现阶段,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已进入“供不应求”的局面中,2019-2025年全球市场需求复合增长率在14%左右,至2025年将达到9.07亿个,而供给量预计仅达到8.46亿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充电桩数量大幅增加,2023年保有量超过958万台,目前市场以交流充电桩为主,直流充电桩占比逐年递增;特来电、星星充电及云快充占比较为接近,三者市场份额超行业“半壁江山”,共计52.16%。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在政策推进和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换电站建设稳步增长,集中布局趋势强化。

2022年,中国建成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约1973座,同比增长52.00%;2023年,国内换电站保有量达到3567座,同比增长80.79%。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国内主要由蔚来、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三家参与建设,其中蔚来换电站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占比65%左右。未来随着国内换电市场前景不断明朗,行业内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布局、规划换电站建设,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国内换电市场格局将呈现较大变革。

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

【定义及市场格局】新能源汽车在能源领域潜力十足,其可做为“移动储能电站”来储存能源,并在电网需要调峰时候进行电能释放,供给其他用户使用。特来电公司支持车网互动充电设备的全国市占率最大,为69.16%。

剖析资本市场投融资形势

新能源汽车指数

新能源汽车指数A(012543)成立以来,在2021年11月中旬达到峰值后整体呈现波动性下降, 2024年,指数下探至谷值后,开始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宁德时代、比亚迪及汇川技术占成分股前三甲。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叠加政策补贴持续退场引发市场预期下降,且随着锂矿价格逐渐回归理性,2023年后新能源汽车指数未出现2022年的大幅度涨幅情况,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24年2月初,指数下探至谷值后,开始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指数将会继续稳步提升。

选择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具体包括整车、电芯电池组、电池材料及上游资源、充电桩、配套设备等。2024年第一季度,嘉实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012543)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汇川技术(300124)、三花智控(002050)、天齐锂业(002466)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58%。

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内外销量超于预期,2023年融资案例共计511起,已披露总融资金额达748.7亿元,细分领域中,新能源整车赛道融资规模最大,动力电池最受资本关注且融资案例最多,智能网联化有望成为火热赛道,现资本表现逐渐偏于理性。

得益于国内外产销量大于预期,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案例共计511起,同比增长2.4%,其中未公开事件139起;已披露总融资金额达748.7亿元,同比减少了44.2%;

从融资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整车赛道市场格局相对成熟,尽管融资案例仅为34起,但是融资规模最大,达到385.2亿元,增速下降32.1%;动力电池赛道是目前资本关注的重点板块,融资案例最多,合计171起,不过融资金额仅125.6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近400亿元;

智能网联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自动驾驶一直备受瞩目,但是商业化落地进程缓慢,行业分歧进一步呈现,资本表现也愈加理性,2023年自动驾驶融资案例合计128起,比2022年减少了15起,融资金额达140.1亿元,同比减少了15.9%。

新能源非上市公司投资

2023年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于5次的有16家,主要投资领域是自动驾驶、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研判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机会

“价格战”、“出海”受阻、市场“内卷”、“技术瓶颈”等挑战或依然存在,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和外界趋势去探索和抓住新的“蓝海”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措施。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机会

主要发展趋势与机会介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