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比亚迪:创新的传奇
2018-02-10 08:30
技术创新使比亚迪从电池供应商成功打入汽车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而后又凭借纯电动大巴技术打入美国市场并站稳脚跟,成就一段创新传奇。
比亚迪公司成立于1995年初,公司起初靠租赁厂房在从事生产和研究,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比亚迪就拥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工业园区。
2000年,比亚迪成为MOTORAOL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使得中国品牌首次进入国际品牌全球供应系统。直至2003年初,比亚迪才正式进入汽车市场。
由于能源紧缺、二氧化碳过渡排放和空气污染三大问题,比亚迪自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以来,就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相较于国内其他车企,比亚迪算是最早一批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的。
谈到企业如何进行创新,负责人表示,“比亚迪一直很看重在研发上的投入,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现在的员工人数约为20万,而光研发人员就约占1.6万人,基本上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研发人员。”
领先的黑科技
早在2009年,结合强大的铁电池技术、整车研发能力和产业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军纯电动客车领域。
2010年,首台纯电动客车在湖南长沙基地下线。
2011年,借助深圳大运会契机,200台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成为全球首批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纯电动客车。
过去的十几年,比亚迪不遗余力地钻研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
“三电”技术可谓是比亚迪的看家本领。此外,比亚迪是国内首家向市场推出轮边驱动桥的车企。
在整车方面,比亚迪具备完整的客车设计能力,已覆盖多个产品系列,可提供多种配置选择,满足公交在路线、载客、续航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全产业链布局使得比亚迪客车更加安全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
凭借领先业界的三电技术,比亚迪推出了全系列纯电动客车产品,包括公交车和道路客车;
充电问题方面,比亚迪利用公交场站固定停车点安装充电桩,倡导晚上低谷时间充电,实现充维一体化;
同时,比亚迪提供车辆生产交付、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售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云轨”是比亚迪继IT、汽车、新能源之后的第四个产业,也是继太阳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个绿色梦想,对于城市打造立体化交通、补充现有交通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为此,比亚迪组建了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投入50亿元,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克服了外界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打造了云轨,成为中国首家,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100%拥有跨座式单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2016年10月13日,比亚迪“云轨”在深圳全球首发,以立体化交通模式解决城市拥堵与污染,进一步满足城市需求,助力我国城市交通实现从“车轮上的城市”向“轨道上的城市”转型升级。
至此,比亚迪成为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的“全能选手”,为建设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而持续努力。
用纯电动大巴敲开美国市场大门
国内市场不断深化的同时,比亚迪也在逐步扩大海外市场。
从2010年开始,进军美国的比亚迪逐步拓展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销售,包括新能源车、太阳能产品、储能产品及LED灯等。
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活在车轮上的国家,要在这个“强敌林立”的汽车市场里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电动车作为当时的新技术,想得到市场认可,要经过漫长等待。这个市场培育过程可能要长达数年,其间还要不断投入,给比亚迪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与此同时,国外长期以来对“中国制造”存在偏见,同时要面对市场培育、经营压力、身份偏见这‘三座大山’,让比亚迪在美国的拓展之路异常艰辛。
本地品牌以及欧、日、韩系车早已将市场瓜分完毕,传统燃油车要想进入困难重重。为此,比亚迪决定选择将纯电动大巴作为打开美国市场的敲门砖。
因有美国企业恶意状告比亚迪违反该国劳动法,比亚迪失去了起初的订单,也遭到了民众反对、舆论质疑……在来到美国的第五年,比亚迪遭遇了其进军海外市场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挫折面前,比亚迪的应对是“用实力说话”。为了确立技术品质优势,比亚迪开始挑战被FTA称为“魔鬼测试”的Altoona测试。
2014年6月9日,在持续行驶2.4万公里、经历了116天的“锤炼”后,比亚迪K9成为史上第一台完成该测试的12米纯电动大巴。这也为比亚迪获取美国订单扫除了法律障碍。
在2014年9月,长滩运输署重启电动巴士招标,比亚迪再一次如约而至,并在竞标环节中以压倒性优势胜出,获得60台纯电动大巴订单,创下美国最大纯电动大巴订单纪录。
“长滩反击战”的胜出,让比亚迪在美国的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期,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订单接踵而至。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关键。目前,比亚迪拥有1.2万项以上的专利,其中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都是全球领先。这些产品技术填补了美国电动大巴技术的空白。
就在比亚迪电动大巴源源不断开进美国各州的同时,其自主研发的电动卡车和储能产品,也逐渐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2016年7月,比亚迪携手洛杉矶港口,利用储能系统+纯电动重型卡车,打造全球首个“绿色港区”,实现港口运输的零排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更是如此。
正是创新的驱动,使比亚迪的发展充满“惊险的跳跃”:从“造电池的”摇身变为“造汽车的”,然后举起新能源大旗。
尽管每次蜕变前后都引起广泛、持久而且巨大的争议,但最终的结果总是震撼业界、惊艳公众。
如果说,当年单一的电池厂商是“手掌中的比亚迪”,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就让人们看到“车轮上的比亚迪”,而“轨道上的比亚迪”的横空出世,开辟了城市绿色交通的新路径。
2016年,对于比亚迪而言,可谓非凡的一年!营收上千亿,利润超50亿,双双创新高;新能源车在海内外遍地开花,蝉联全球销量第一。
至此,比亚迪已连续三年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阅读原文
获取你的技术创新资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