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险司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拟推动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1.5执行,提升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能力。同时,鼓励行业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将自主定价系数区间放宽,从原先的[0.65-1.35]放宽至[0.5-1.5],无疑将更灵活的定价权留给险企和市场。
近几年新能源车发展迅猛,与之对应的新能源车险也成为险企新的业务增长点。根据各大险企刚刚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太保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 54.7%,全年为 310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障约 7.7 万亿元;中国人保新能源车承保数量同比增长57.7%。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险保费规模达350亿元,同比增长56%,占车险总保费的4.5%;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约86%;2023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为车险行业贡献了84%的市场增量。此外,2023年新能源车险的车均保费为4003元,传统商业车险的车均保费为2209元,前者约为后者的1.8倍。
新能源车险高速发展的同时,险企车险综合成本在上升,险企普遍反映,新能源车险上赚钱太难,而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反映新能源车险价格贵、续保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技术或可有所作为。
近日,蚂蚁保联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一起研发上线了在车险定价上的新技术——联合定价技术,该技术以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框架“隐语”为基础,从“车”和“人”两个维度实现更精准的车险定价,在提升保险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让有好驾驶习惯的车主投保更便宜。
新能源汽车保费贵、续保难,险企在这块“香饽饽”面前踌躇不前
新能源车险高一直备受诟病。举个例子来说,小米SU7价格在20至30万元区间,车险保费首年保费差不多7000至8000元左右,相比起68万的玛莎拉蒂车首年保费仅六千多块钱,可以看出新能源车车险的价格是非常高的。根据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出21%,而造成新能源汽车保险保费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高。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有的零部件不能维修只能更换,加上部分车型迭代迅速也增加了维修难度,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维修成本远高于油车。此外,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成熟的维修体系,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也存在技术壁垒,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零件都是不可通用的,部分零件甚至无法实现量产,同样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要求和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在2023年的业绩会上,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新能源车险成本高的因素包括,一是新能源车智能化集成度高,二是新能源车身结构有不同,三是新能源车的驾驶行为和燃油车截然不同,四是社会面上的因素,很多新能源车进行私车营运,即当做营运车使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从太保产险的出险率来看,新能源车出险率比燃油车的出险率高出一倍。
第二便是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明明智能化提高了,但是出险率却提高了,不免惹人猜想,这是否代表着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更低?其实造成出险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更“尊贵”,研究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损毁率通常是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的3倍左右,此外,电池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在过冷或者过热的地区都较难正常运行;二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脚踏板、动能回收系统和起步制动之间的新关系可能对传统油车驾驶人的驾驶习惯有了新挑战,新能源汽车采用单踏板模式和动力回收系统,这种模式将加速和减速集中在同一个踏板上,制动的原理也和油车存在差别,简单来说就是新能源汽车“轻飘飘”的,容易出现起步太快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隐患;三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比油车更加节能,因此广泛运用在网约车跑单上,增加了车辆的使用时长和使用路途,间接增加了出险率。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为2989.57亿公里,同比增长73.33%,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行驶里程2526.02亿公里,远高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如此高速增长的形势里程无疑增加了新能源车出险频率。
新能源汽车续保难又是怎么回事呢?近期出现了不少关于新能源车续保难、投保难的问题,网传有车主因为“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被拒保,多省市以及多品牌新能源车都传来被拒保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车主在网络平台发帖称,自己的新能源车一年未出险,但保费却不降反升的现象,为什么现在保险公司对高增长的能源汽车业务承保积极性如此低,甚至可以说各种“刁难”新能源车车主呢?
在2023年的业绩会上,顾越表示,目前虽然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但去年以来,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所以,公司对未来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充满期待,已经出现希望的曙光。多家保险公司在财报中披露了在研发多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车险产品,但具体细节并没有进行详细说明,中国人保在2023年年报也只草草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优化消费环境 ,将助力新能源车险和责任险等相关险种发展。”
此外,从其他上市险企年度业绩说明会可以看出,在承保端,新能源车险是2023年车险保费增长的主力军,但在理赔端,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是燃油车出险率的两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也比传统燃油车险高出10多个百分点。
从各大险企2023年的数据看,车险的保费收入有明显的增加,但车险综合成本也明显增加,主要上涨的原因便是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其实险企也很无奈,各大险企都不愿意放弃新能源车车险这块“香饽饽”,保费收入高,但与之对应的是出险率高、赔付率高,新能源车险市场出现“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两难困境,因此怎么做才能使这块业务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不是这块业务年年亏损呢,已经成了险企最头疼的事。
保司拒保或者提高保费无非是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保险的综合成本率过高;二是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环境不稳定,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比较不完善,因此相关产品研发较为落后;三是在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险企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和快速抢占市场的想法,因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价格战”,险企更愿意为“少出事“、易维修、配件便宜的燃油车提供保险服务。
以上两大难题无疑限制着新能源汽车车险的发展,因此险企开始想方设法从模型定价上更精准测算新能源汽车的保费,从而不仅能使客户获得满意的报价,还能让这项业务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的状态。
新数据、新因子、新模型、新合作为险企破局关键
目前险企无法准确保障新能源车险业务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是一个新市场,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试错期,险企需要积累更多新能源汽车保险相关数据积累,完善风险因子和模型的建立。
最主要的“变数”便是网约车,司机通过租车平台租一辆车便可以开始跑单,因此会出现车辆行驶证和驾驶人不匹配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一辆车频繁更换驾驶人的情况。网约车是乘用车出险率高的一大类型,那么对于新能源车险的定价就可以从新能源车的用途、车辆常用人的使用风险等角度入手建立风险因子和模型。
在推进新能源车险保费风险因子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险企遇到的最大难题便是缺乏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数据。由于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即使有完善的历史数据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最新的情况,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损耗速度会根据行驶气候、驾驶员习惯等多种因素而改变,不同车型的电池种类、故障率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保险公司难以评估电池的损耗程度等情况都会影响定价的合理性。这也是目前险企大多用“一刀切”或者抬高保费的方式应对新能源车险保费的原因。
但是一味地抬高保费或者“一刀切式定价”带来的结果便是险企亏损,大多数车主觉得保费太高,进而出现保险领域常见的“道德风险”问题。
精算定价作为财险公司经营车险的基础,也是险企在行业中能够安身立命的技术所在,数据库的建立和积累,风险因子的确定和系数配比,风险定价模型的不停调试以及根据监管政策变动所进行的调整程度等,这些动态变化的因素都影响着保费费率。
目前险企也开始着手推进更多维、更精准的新能源汽车保费定价模型,据钛媒体APP了解,蚂蚁保险联合多家险企推出了一款“联合定价技术”便是从更精细的角度建立保费计算模型,该技术将用户纯风险保费的分级划分至“6+”分级,已接近行业内划分颗粒度最精细的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交互可以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新能源汽车以及车险数据离不开“三方共营”,第一无疑是险企,险企掌管客户最精细的投保资料,第二是新能源车企,拥有自家生产汽车较准确的数据,第三便是银行、支付公司等支付平台,它们的数据有助于匹配车辆和车辆使用者,在这三方共同协作下所能输出的定价结果才能更准确的。
据钛媒体APP了解,目前“联合定价技术”已实现了支付宝和险企之间的数据“交互“,通过隐私计算将企业的数据限制在域内,简单来说就是两家公司的数据通过加密形式输出在中间平台,数据交互后计算输出结果,再返还给双方企业,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达到法务合规性和保障用户隐私安全性。
支付平台与险企合作可以初步将保险模式从“一车一价”变成“一人一车一价”, 其旨在将人车关系网络构建为一个大型的异质图结构,并且研发了图学计算法AntGML,不仅可以自动地挖掘人车关系边的静态权重,并且还可以深度地探索人车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终AntGML能够通过人车关系图将挖掘历史燃油车车主良好的驾驶习惯再反馈到新能源的用户定价当中,给用户更普惠的车险报价。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匹配汽车和汽车使用者的信息,精确客户画像,将使用者多种的信息包括历史违章数据、学历、工作、支付平台信用风险评级等“赋能”给汽车,从而为汽车“争取”更实惠的车险报价。
图片来源@太平洋保险
举个例子,原来保险公司在车险行业定价是以车为中心,用户的数据是静态的,而新能源汽车车险的定价更需要依赖用户数据的灵活性,今天这辆车是谁开或者谁经常开?经常在哪里开?用途是什么?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如何(比如闯红灯、超速等)?被罚款扣分的频次如何?这些数据保险公司没有,因此通过保司和多平台多行业联动,建立人车关系模型是解决新能源车定价难题的重要手段。
阳光财险在年报中也披露了其对新能源车车险的定价模式,其中特别提到了“客群”这一项,可见新能源车险定价离不开的一环是用户,并强调要加强和外部数据公司的合作,完善对新能源车风险的研究。
图片来源@阳光财险2023年年报
其实监管部门也已明确要求财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用于网约车等营运用途也要明确承保,并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这一建议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车主的保险需求,财险公司通过更精准的定价,营运车主和私家车主将会获得更合理的保费,进而有效解决车主投保难、投保贵,以及险企综合成本率过高的问题。
总体来说,蚂蚁宝推出的车险“联合定价”技术为新能源车险定价提供了新思路,不过要实现定价更精准仍需数据的互通与模型的改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