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上半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后。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同样首次突破50%,达到50.2%,再次超过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相比于燃油车,已经有了销量优势。
事实上,在今年3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就预测未来三个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即将突破50%。王传福的自信,既是对整个行业的敏锐洞察,也是对比亚迪的自信。
凭借着技术和品牌优势,比亚迪销量占比节节攀升,3月和4月月销量均在30万辆以上。根据3月份乘联会数据,比亚迪一家销量约占到3月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6.7%。换言之,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能够突破50%,有比亚迪1/3以上的功劳!
比亚迪庞大的市占率,也体现在细分市场的排名上。根据懂车帝数据显示,在排名前10的畅销车里,比亚迪一共占据了7个名额。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王传福的神预言能提前成真?为何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十年里如此迅速?
技术上,新能源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
固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政策”的东风,然而“打铁仍需自身硬”,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自身技术够强。
从产品力方面来看,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新能源车在技术和驾车体验方面,已经形成了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不少新能源车主反馈,燃油车在动力、能耗、静谧性,以及智能化等方面难以与新能源汽车媲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
特别是在混动领域,随着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凭借“快省静顺绿”,以及“短途通勤用电,长途出行用油”等鲜明的产品特征,迎来了混动市场和混动技术的大爆发。
如今越来越厂家加入到混动领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能源渗透率的极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插混车型的上险数同比增速高达84.69%。
价格上,国产新能源做到了“电比油低”
从消费者层面来说,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除了在产品体验方面更具有优势之外,成本也是重要因素。
要知道,新能源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在100多年,世界上第一辆可用的电动汽车出现了,比内然机汽车出现得还要早。但为什么接下来的100年依旧是油车领导世界。除了技术成熟度之外,另一方面就是成本优势。
如今,电车的成本已经被比亚迪等国内厂商打到了“电比油低”,特别是比亚迪推出了7.98万元秦PLUS荣耀版,从价格上也狠狠背刺了一把燃油车,可油可电,还不需要购置税,用成本成本比油车更低,燃油车自然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消费意识上,用户心理认知度逐渐攀升
技术的成长,价格的走低,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仅体现在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比亚迪等自主车企销量“狂飙”式增长,同时还有对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品牌认可度越来越高。
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传统车企中如腾势,极氪、新势力中蔚小理等等...这些中高端的中国新能源品牌都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特别是比亚迪仰望更是率先了打破了“百万国产车”的桎梏,仰望U8月均1000多台的销量不输揽胜这些传统豪华“贵族”。
而换在十年前的燃油车时代,别说谁会愿意花100多万买台国产车,就是有二三十万的预算,更多的也是看合资品牌,而非国产车。这恰恰也说明,在消费意识上,用户对新能源车心理认知度逐渐攀升。
中国车市“攻守易型”了
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之后,中国车市也开始发生了“攻守易型”的转变。
1、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攻守易型
过去,是燃油车的天下,而今,新能源车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取代燃油车。于是,关于“燃油车是否会被新能源车取代”也成为了行业争论的话题。
在电驹小编看来,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是现实也是未来,而燃油车被完全取代至少短期内并不可能。比如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穿越沙漠,极限越野等等,油车依旧比电动车更加靠谱。
2、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攻守易型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超50%,也意味着中国车企借助新能源赛道,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相较之下,合资品牌在国内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市占率跌至15.2%,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而头部合资品牌尚且如此,二线合资更是腰斩式下跌,甚至有些小众的合资品牌已经被卷入了批量关停潮。包括雷诺、铃木、DS、讴歌、菲克、三菱等,陆续退出中国市场。
合资品牌的失利,归根结底还是电动化转型效率太过缓慢,没有踩到新能源的风口。相较之下,大众因为积极转型电动化,并没有因此丢失市场,甚至还吃到了电动化的红利。以上汽大众为例,其1-4月累计销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8.1%。
毫无疑问,随着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降低、充电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固有消费心智的改变,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只是个“新起点”,接下来势必还会持续攀升。如果某些合资品牌再不积极转型,恐怕在国内市场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