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牢牢守住铁王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9 11:42

单月销量超过50万辆,比亚迪创下了新纪录。

合资品牌中的南北大众,在巅峰时期旗下所有子品牌销量未曾触及这个数据;对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而言,其年销量也望尘莫及。

按照当前数据,比亚迪前十个月累计销量已超越去年全年。如果势头持续,今年全年销量也有望超过400万辆,离“车企一哥”上汽集团仅一步之遥。

借着新能源汽车大势,比亚迪迅速崛起。短短四年时间,从年销量不过40万辆,到全球车企销量榜单TOP10里也能排上号。但也应该看到,比亚迪当前的销量主要来自大众市场,依靠的是垂直整合下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带来的性价比。

比亚迪要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在此基础上形成品牌溢价,除了电动化技术上的提升外,还要在智能化上领先。甚至能够像特斯拉一样,让智能化成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资本市场上享受估值溢价。

想要蜕变成为真正的全球车企巨头,与曾经仰视的对象们平起平坐,比亚迪需要在质疑与喝采声中,全力以赴。

突破

比亚迪销量的暴涨,主要来自大众市场混动车型的爆发。通过技术上新以及营销策略上的变革,它依旧将10-20万元市场的话语权掌控在手里。

混动市场高速发展,为比亚迪销量冲刺添了把柴。从10月具体销量可以看到,比亚迪当月销量中62%来自混动车型。自其今年5月底发布第五代DM技术后,十余款车型均搭载该技术焕新上市。

其混动车型占总销量比例逐渐从55%左右,一路上行至60%以上。单月混动车型销量也从5月时的18.41万辆,来到10月31.09万辆的水平。同期,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仅从14.64万辆(5月),上升至18.96万辆(10月)。

从评测结果看,比亚迪搭载了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综合续航能实现2000km以上。在过去,这样的续航需要在合资车企的B级车上才能实现,价位则在20万元上下。秦 L DM-i等车型上市,直接把长续航门槛拉到10万元级别。

一名外资券商分析师向华尔街见闻分析,对消费者而言,相比纯电车型,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等混动车保有成本更具吸引力,且相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程度有限。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以PHEV及EREV为代表的混动车型销量在2024年、2025年,占新能源汽车总需求为41%、45%,这较2022年时的23%,几乎增长了一倍。

对于主流市场的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用车成本是他们做出决策的核心要素,混动技术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用车成本。

并且,相比其他车企发布会上讲解众多技术参数,比亚迪今年多场发布会也都将重点放在了油耗、续航上,直击用户最关心的用车成本。对有趁着购置税减免政策置换新能源车的燃油车车主而言,这套打法非常高效。

为了进一步解决购车成本的问题,比亚迪今年力推王朝网、海洋网“双车战略”。有别于过去“多生孩子”、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今年以来,比亚迪多场新车发布,都采用“双车战略”,相同配置、同步发布,盯紧一个价格带,抢占用户心智。

“双车战略”的优势,在于能够同一时间扩大传播声势。华尔街见闻了解到,一开始王朝网和海洋网对此还有所抵触,认为内部竞争会比较大,集团方面则认为大众市场容量足够大,“双车战略“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

这套打法确实有效,海洋网、王朝网两个品牌在10月销量环比增加超8万辆。

更重要的则在于“双车战略”下成本的降低。通过整车平台和零部件共通化,通用的零部件更多,研发、生产成本更容易摊薄,比亚迪的新车型在价格上也有了更大的降价空间,从而能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从这个纬度上来说,比亚迪销量上的突破,依旧还是制造业上的成功。

守擂

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在11月有望迎来它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其中有900万辆是在过去3年半时间里完成的,这是一场中国制造的成功。

它的员工数也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从10万人飙升至超90万人,甚至过去三个月,比亚迪就新增了近20万人。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何志奇透露,8-10月,比亚迪三个月提产近20万台,整车加零部件招聘近20万人,各基地都处于满产状态。

比亚迪也由此,超越大众成了全球员工人数最多的汽车公司。

短期内规模快速变化,对于比亚迪管理模式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一名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过去比亚迪强调的是“家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现在则强调竞争,提出“比学赶帮胜”,以提升组织竞争力和效率。这也是比亚迪在经过销量增长最高速时期,增长逐渐放缓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保有量的提升,比亚迪产品在过去两三年里出现质量问题的案例也在提升。前不久,比亚迪就因安全风险,宣布召回近10万台国产海豚元PLUS电动汽车。

要想真正实现王传福 “成为全球第一”的目标,当前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不过行至半途,接下来它依旧要在高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路上,取得更多进展。

眼下,比亚迪高端化进展缓慢,腾势徘徊在1万辆、方程豹的月销量未过万,仰望的月销量从年初的1600多辆降至不到300辆。

出海会是接下来的看点。今年7月,比亚迪在泰国工厂竣工,除了辐射东南亚外,也有将其作为出口其他区域跳板的意图;此外,即便在欧盟加征关税后,像宋Plus等欧盟的定价较高的车型,仍能保持可观利润。

接近比亚迪管理层人士透露,对于明年出海的规划,是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倍增。今年以来,比亚迪每月出口大约在3万辆左右,前十个月海外累计销量超过32万辆。按照当前销量预估,今年全年海外累计销量会在40万辆左右,明年则要冲刺80万辆。

对比亚迪而言,短期内其依旧要稳固国内市场地位,但竞争压力只增不减。混动领域,吉利奇瑞等竞争对手都推出了自家最新的混动技术要与比亚迪一较高下,宁德时代也推出增程电池品牌,帮助合作伙伴开拓这一市场。

在纯电方面,比亚迪则在快速推出更多的产品、技术,以应对市场竞争。接下来,像比亚迪海洋网的各款车型也将陆续搭载800V以上的高压平台、23000转的量产电机。全新的动力电池也将在海洋网未来车型上搭载。

快速崛起之后,比亚迪还要努力守住王座。

闯关

对于比亚迪而言,在生产端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后,只有在智驾上突破,才能守住基本盘,寻找高端的突破点。

正如比亚迪内部判断,去年是与燃油车争夺市场,接下来则是与新势力争夺,智驾会是竞争核心。

一定程度上,这也导致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和其他车企在估值上存在差异。

当前市场里高阶智驾的竞争从20万元以上区间,来到15万元左右的主流市场。小鹏MONA 03的火爆也表明,在主流市场,智驾会是接下来产品竞争力的分水岭。

在智驾能力上一直被质疑的比亚迪不甘落后。王传福今年初就曾表示,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未来将投入1000亿元。

为此,比亚迪也一直在内部赛马,要自研出自家智驾系统。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透露,接下来的目标是要在海鸥上搭载智驾,实现真正的科技平权。

这意味着,比亚迪从售价最低的海鸥,到百万级的仰望,都要全面搭载自研自产自销的智驾系统,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想在智驾上突破并非易事。有智驾方案公司创始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目前中低阶智驾已经同质化竞争,用户在花钱购买后使用频率也不高,而高阶智驾真正做出来的,还仅有几家独立的智能驾驶供应商,做AI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砸钱也不意味着就能出来。

但比亚迪不得不做。此前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打法,依旧是强调“性价比”,也让其包括腾势D9在内的车型快速赢得市场。随后腾势推出的多款车型却一直未能起量,比亚迪则改变策略,在高端车型上首发独有技术,并且大力打造智能化标签。

比亚迪内部认为,在高端车向上冲刺的时候,智驾是必须要有具备的能力,这是与同级别竞争者拉开差距的关键。

如果能够成功,智驾也有望带动比亚迪高端化进程,让其突破当前的瓶颈期。

某种意义上而言,比亚迪至今都在摸着丰田、大众的步伐向前行,在新能源时代里围绕着“生产、效率”做文章,实现规模上的跃升。

然而,就如奔驰发明了内燃机,丰田创造了精益制造,技术和工艺上的创新,让这些全球车企巨头在百年汽车工业史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然有了成为中国车企集团一哥之势的比亚迪,也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重塑世界汽车格局。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