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将本次Model Y在智驾上的升级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算得更快。官方资料如下:
超远视距——全新一代自动辅助驾驶硬件(HW4.0)搭载超远距离双目摄像头,最远探测距离达424米;
360°超高清感知——Model Y周身搭载7个摄像头,像素均提升至500万,能够360度清晰感知周围路况变化,近距离泊车、变道、窄车道开车也没压力;
算力大幅提升——相比上一代,芯片运算能力提升了5倍,帮助快速处理图像信息,针对实时变化的复杂路况,Autopilot与主动安全响应更快、更安全。
本次升级标志着特斯拉S3XY全系车型正式驶入自动辅助驾驶硬件4.0时代。
特斯拉将芯片看成是汽车的“智慧中枢”。将自主研发的HW4.0芯片运算能力提升了5倍,保证其对特殊路况的处理更加快速、准确。
如今,全球已经有超百万车主的真实驾驶数据,共同助力训练特斯拉纯视觉算法。从2022年至今,Model Y已通过OTA实现22次更新。
特斯拉2023年第二季度安全报告显示,特斯拉Autopilot3.0自动辅助驾驶已让行车安全水平达到全美平均水平的9.2倍。
不久前,特斯拉特斯拉通过OTA推送了一个大版本软件更新,新增停车辅助3D图像、自动盲点摄像头等十余项实用功能,强化自动辅助驾驶的安全提示。
这次升级,特斯拉带来了两个相当炸裂的消息。
一、站队大疆车载,上线双目视觉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是纯视觉的忠实拥趸者,但此前一直采用的是单目视觉技术路线,这次可能是立体双目视觉技术路线,但更可能是大小眼,先假定前者。
此前,双目视觉在业内一直是一个“非主流”的方案,名气最大的就是大疆车载,还有中科慧眼等玩家也在参与双目视觉技术路线。
特斯拉上双目视觉的理由大概有三种:
1、首先,双目视觉依然是纯视觉路线,比单目的技术复杂度更高,但还是沿着此前的技术路线升级,不会“破坏”特斯拉的底层技术架构。
2、其次在成本上也不会有太大拉升,符合特斯拉成本杀手的风格。
双目是在单目的基础上加上惯导,平衡轴等基础硬件,价格虽然略有提升,但相较于激光雷达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事实上,双目视觉的成本优势在产品端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大疆车载通过双目视觉方案先后在10-15万级的宝骏悦也,云朵,奇瑞iCAR03等车型上落地了高阶智驾系统。
3、最后,单目视觉有一定的技术瓶颈,升级双目有助于提升系统的能力上限。
自动驾驶的一大难点是对环境语义信息的感知及统一表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单目视觉缺乏深度信息,而双目能够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解决以上问题。它的大致逻辑是通过两个摄像头的“视差”计算障碍物的相对距离,即左摄像头中每个摄像头在右摄像头的位置,结合每个摄像头的相对位置和参数就能计算出物体在物理空间的位置。和激光雷达的点云成像,定位有点像,某种程度上是干了激光雷达的活。
但也有技术人员提醒,不排除特斯拉做技术尝试的可能性,此前的毫米波雷达也是反反复复,拿掉又加上。
二、再怼激光雷达:除了贵,还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双目视觉,特斯拉还带来另一个重磅消息。特斯拉的官方资料中,再一次diss了激光雷达技术路线。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不看好激光雷达,但此前大部分人知道的理由主要是太贵,但这次特斯拉对激光雷达的性能也进行了否定。官方介绍如下:
在实际测试中,特斯拉的工程师发现,激光雷达等额外的传感器不仅不会增加信息的准确性,还有可能影响最后的分析速率和结果。随着搭载激光雷达的车越来越多,彼此之间还会互相干扰,影响探测精度。
举个例子,小时候玩的“蒙眼游戏”,逻辑就是切断视觉信息,但鼻子、耳朵等其他感官无法快速提供准确的信息,反而还有可能造成大脑处理的混乱。当游戏中的“蒙眼玩家”数量越来越多,混乱程度更是成倍数增加。这种“混乱”在游戏中可以制造诙谐、有趣的效果,但在行车安全中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这一消息无疑是给了激光雷达玩家当头一棒。激光雷达产业目前处于最动荡的窗口期,一方面上车量在快速攀升,另一方面车企们在降本压力下都在尝试“去”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除了大疆车载,以极越为首的主机厂也率先丢掉了激光雷达,采取纯视觉方案。
特斯拉一直是全球智驾技术的风向标,此番带来的两个重磅消息对两个行业的影响巨大。上线双目视觉无疑利好其中的所有玩家,目前国内双目玩家主要是大疆车载,中科慧眼等企业,全球玩家主要是德国大陆、博世、韩国LG、日本日立和日本电装等传统巨头。有全球技术风向标亲自代言,估计这波之后,双目视觉会迎来更高的关注度;但特斯拉对激光雷达的否定也给后者再浇一盆凉水,让其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