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报告2024数据总结近10年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煤炭、石油、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4 03:02

能源发展报告2024数据总结

近10年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煤炭、石油、天然气、水风光核清洁能源发电)总量由2013年的41.7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23年的57.2亿吨标准煤,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近6%的国民经济增速。这里要注意一下消费结构中,煤炭发电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0%,以2023年举例,清洁电力消费占比17.9%,加上煤炭发电55.3%*60%=33%,则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为51.1%,双碳政策下,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还需大力电气化替代。


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2013年下降12.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7.9%,比2013年提高7.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就是清洁能源发电。也就是说能源消费总量在增加,但是化石能源占比逐渐降低,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逐渐升高。

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2万亿千瓦时,相较于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5.3万亿千瓦时,增长73.6%。

2013~2023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21.35%提高到28%,增加了约6.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30%左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电量消费的增长有两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带动用电量增长

2. 终端能源消费替代,即把其他能源消费例如油车替代为电力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23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0.48吨标准煤,与2013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6%,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重点领域减污降碳持续推进。2023年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供电标准煤耗302克/千瓦时,十年来累计下降了近20克/千瓦时。截至2023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提高41个百分点,完成了既定的清洁取暖率70%的目标。这里的清洁取暖主要是由电能、太阳能、燃气、地热能组成的。实际上也不够清洁,还有较大的结构优化空间。

交通能源替代成效显著。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552万辆,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效果显著,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上升到了17%。新能源汽车这快,2024.7月,市场渗透率首次高于50%,特斯拉,1度电跑6公里,按照一年20000公里计算,一台车每年电量消费有3000度。现在乘用车市场差不多有2亿辆,未来50%替代,则新能源汽车消费电量为3000亿度。

民生用能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用电量显著增加。2023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957千瓦时/人,与2013年498千瓦时/人相比,同比提高92.2%。

十年来,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2023年我国总发电量为9.3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超过30%,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相较于2013年5.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总量,增长超过70%。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煤电、气电、核电、水电和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多元供应体系。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较2013年增长了近两倍

下面是能源细分领域的消费情况

煤炭

煤炭消费主要集中于电力钢铁等行业。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约27.8亿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0.0%;钢铁行业煤炭消费7.5亿吨,占16.0%;建材行业3.0亿吨,占6.4%;化工行业3.5亿吨,占7.5%;其他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4.8亿吨,占10.3%。

石油

石油消费量同比大幅反弹。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居民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带动石油消费同比大幅反弹,全年石油消费量约7.3亿吨,同比增长9.1%。

天然气

电力

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与2022年3.7%的用电量增速相比显著提升。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发电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装机总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煤电装机比重降至39.9%,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煤电发电量比重降至57.9%,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非化石电源装机比重增至53.9%,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非化石电源发电量比重增至36.4%,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再细分一下各发电成分

核电

截至2023年底,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占我国电源总装机容量的1.9%,占我国非化石电源装机容量的3.6%。


2023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7%,占非化石发电量的13.6%。

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略有上升。2023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核电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7670小时,同比增加54小时。其中浙江、广西、海南核电利用小时数均突破8000小时。与2022年相比,浙江省核电利用小时数提高310h,辽宁省核电利用小时数提高228h,广东省核电利用小时数提高123h。部分省份核电利用小时数较2022年有所下降,山东省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548h,江苏省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346h,广西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123h。

常规水电


风电

风电装机保持较高增长。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757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937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33万千瓦。2023年,全国风电装机总规模增至4.4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4.04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729万千瓦。

风电发电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风电发电量8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占非化石电源发电量增量的比重约50.9%,风电对非化石电量增长贡献较上年增加8.4个百分点。

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维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2265小时,同比增长6个小时。在全年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省区中,西藏、福建、四川、黑龙江、辽宁分别达到3472、2880、2564、2538、2512小时。

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稳步提升。2023年,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9.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风电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重增至30.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太阳能发电量58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太阳能发电量增量占非化石电源发电量增量的比重为64.2%,光伏对非化石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同比增加24.5个百分点。

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与去年基本持平。2023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1286小时,同比下降约54小时,较2015年提升约61小时。在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省区中,黑龙江、吉林、四川、辽宁分别达到1620小时、1569小时、1565小时、1533小时。

煤电

煤电发电量稳中有进,发电量占比小幅降低。2023年煤电发电量达到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煤电发电量增速低于总发电量增速1个百分点。从发电量占比来看,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有效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2023年,煤电发电量占比为57.9%,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

煤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2023年,煤电装机在总装机中的占比降至39.9%,比上年降低了4.0个百分点。随着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的持续推进,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逐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气电


生物质



上述所有数据全部来自于电规总院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4》,这些数据全部总结起来,方便后面自己查用。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