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6 06:22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形式、技术特征、设备水平的发展现状;分类汇总了铁路服务设施、运载体、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融合的具体场景,讨论了车站站顶光伏、新能源机车、基础设施自供电监测设备等主力场景的发展规模及面临的问题。按照铁路新能源供给潜力分级,从微型、小中型、大型、超大型等不同规模新能源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系列场景及方式,重点讨论了铁路沿线基础设施病害防控电气化设备与小型、中型分布式离网光伏系统融合这一新型主力场景。进一步从能量捕获与转化、负载、储能、能源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未来趋势、关键技术、重点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railway facilities and use of new energ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After analyzing the demand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and new energie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various new energy sources along railways, including solar, wind, geothermal, acoustic, braking, and vibrational energies.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form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quipment levels are then reviewed. 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scenarios between the railway service facilities, carriers, infrastructures, and new energy sources are summarized by category, and the developmental scales and problems of major scenarios, such as photovoltaic systems at the top of railway stations, new-energy locomotives, and self-power supply monitoring equipment,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tentials to supply new energies for railways, a series of new integration scenarios and methods are introduced considering the new energy systems of different scales (e.g., micro, small- and medium-sized, as well as large and super-large). A new major scenario that integrates electricequipment for railway infrastructure defects control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distributed off-grid photovoltaic systems is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future trends, core technologies, and key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ailway and new energi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energy capture and conversion, load, energy storage, and energy management.

关键词

/ / / / / /

Keywords

/ / / / / /

引用本文

EndNote

Ris (Procite)

Bibtex

导出引用

胡田飞, 刘济华, 李天峰. 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工程科学. 2023, 25(2): 122-13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3.02.013

0">

{{custom_sec.title}}

=2">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 |

[[1]]  

贾利民 , 程鹏 , 张蛰 , 等‍‍ . " 双碳"目标下轨道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 24 3 : 173 ‒ 183 ‍.

 
[[2]]  

杨全亮‍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铁路应用现状及展望 [J]‍.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 2015 , 5 3 : 106 ‒ 108 ‍.

 
[[3]]  

曲云腾 , 王永泽‍ . 绿色铁路技术创新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J]‍.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 2021 , 11 3 : 30 ‒ 34 ‍.

 
[[4]]  

舒印彪 , 谢典 , 赵良 , 等‍ .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再电气化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 24 3 : 195 ‒ 204 ‍.

 
[[5]]  

康学东‍ . 我国铁路智能建设与运营管理初探 [J]‍. 铁道工程学报 , 2019 4 : 84 ‒ 89 ‍.

 
[[6]]  

周新军‍ . 铁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潜力分析 [J]‍. 中外能源 , 2016 , 21 5 : 29 ‒ 34 ‍.

 
[[7]]  

贾利民 , 师瑞峰 , 吉莉 , 等‍ . 我国道路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 24 3 : 163 ‒ 172 ‍.

 
[[8]]  

杨勇平 , 武平 , 程鹏 , 等‍ . 我国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 34 3 : 152 ‒ 161 ‍.

 
[[9]]  

姜城‍ . 超浅层地能应用技术研究 [D]‍. 秦皇岛 : 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6 ‍.

 
[[10]]  

王贵玲 , 张薇 , 蔺文静 , 等‍ .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工程进展 [J]‍. 中国地质调查 , 2018 , 5 2 : 1 ‒ 7 ‍.

 
[[11]]  

吴小平 , 张祖涛 , 潘亚嘉 , 等‍ . 轨道交通领域新能源再生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EBOL]. 2022-12-01 [ 2023-01-15 ].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277.U.20221130.1907.005.html .

 
[[12]]  

金磊 , 冯晓娟 , 王守国 , 等‍ . 铁路沿线供暖用低温空气源热泵热力性能对比研究 [J]‍.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 2019 , 9 1 : 12 ‒ 17 ‍.

 
[[13]]  

吴宗臻 , 王小锁 , 张凌云 , 等‍ . 轨道交通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及展望 [J]‍. 现代轨道交通 , 2022 8 : 19 ‒ 22 ‍.

 
[[14]]  

刘平 , 张媛 , 莫堃 , 等‍ . 风力发电设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J]‍. 中国重型装备 , 2022 , 4 10 : 1 ‒ 6 ‍.

 
[[15]]  

张莹‍ . 面向低速风能收集的接触分离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D]‍. 重庆 :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8 ‍.

 
[[16]]  

Nurmanova V, Bagheri M, Phung T,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n wind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in moving trains [J]‍.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8, 100: 1837‒1845‍.

 
[[17]]  

Zheng P, Qi L, Sun M, al et‍. A novel wind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with hybrid mechanism for self-powered applications in subway tunnels [J]‍. Energy, 2021, 227: 120446‍.

 
[[18]]  

M‍ Noh H. Acoustic energy harvesting using piezoelectric generator for railway environmental noise [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10: 1‒9‍.

 
[[19]]  

Wang Y, Zhu X, Zhang T, al et‍. A renewable low-frequency acoustic energy harvesting noise barrier for high-speed railways using a Helmholtz resonator and a PVDF film [J]‍. Applied Energy, 2018, 230: 52‒61‍.

 
[[20]]  

于鑫‍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展望 [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2022 8 : 1 ‒ 6 ‍.

 
[[21]]  

张坤 , 赵毫杰 , 冯伟 , 等‍ . 低频振动能量收集技术研究进展 [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2022 8 : 100 ‒ 107 ‍.

 
[[22]]  

周新军‍ . 太阳能在铁路行业中应用现状及展望 [J]‍. 中国能源 , 2016 3 : 44 ‒ 48 ‍.

 
[[23]]  

温建平‍ . 铁路沿线光电互补供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中国高新科技 , 2021 20 : 34 ‒ 37 ‍.

 
[[24]]  

张宇峰‍ . 空气源热泵在铁路企业的应用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 2019 1 : 99 ‒ 100 ‍.

 
[[25]]  

张文丽‍ . 日本"举国"利用再生电力节能降耗推广铁路节能技术 [J]‍. 能源研究与利用 , 2015 2 : 24 ‒ 25 ‍.

 
[[26]]  

杨播 , 王征 , 高红均‍ . 离网型风光互补装置在肯尼亚米轨铁路的应用研究 [J]‍. 中国铁路 , 2021 8 : 121 ‒ 127 ‍.

 
[[27]]  

陈维荣 , 王漩 , 李奇 , 等‍ . 光伏电站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现状综述 [J]‍. 电网技术 , 2019 , 43 10 : 3663 ‒ 3670 ‍.

 
[[28]]  

陈维荣 , 李奇 , 戴朝华‍ . 新能源机车技术与应用 [M]‍.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0 ‍.

 
[[29]]  

朱晓娟‍ . 含光伏能源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分析 [D]‍.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2022 ‍.

 
[[30]]  

邓文丽 , 戴朝华 , 张涵博 , 等‍ . 复杂电气化铁路牵引用光伏发电系统综合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20 , 40 18 : 5849 ‒ 5864 ‍.

 
[[31]]  

田立霞‍ .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 [D]‍. 北京 :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2021 ‍.

 
[[32]]  

伍赛特‍ . 太阳能轨道车辆应用前景展望 [J]‍. 节能 , 2020 2 : 60 ‒ 62 ‍.

 
[[33]]  

David T , 杨嘉琪‍ . 加拿大氢动力干线货运机车的研发 [J]‍.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 2022 5 : 1 ‒ 3 ‍.

 
[[34]]  

王谬莹 , 温宏宇‍ . 铁路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及对我国的建议 [J]‍. 中国铁路 , 2020 1 : 59 ‒ 63 ‍.

 
[[35]]  

苗晓雨 , 姜成 , 张俊 , 等‍ . 铁路新能源冷藏集装箱技术条件研究 [J]‍. 中国铁路 , 2021 12 : 71 ‒ 75 ‍.

 
[[36]]  

史俊玲 , 沈通 , 荆晓霞 , 等‍ . 国外典型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综述 [J]‍. 中国铁路 , 2022 5 : 35 ‒ 41 ‍.

 
[[37]]  

高翔‍ . 光伏电站用储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综述 [J]‍. 太阳能 , 2022 9 : 15 ‒ 21 ‍.

 
[[38]]  

韩自力 , 蔡德钩 , 姚京川‍ . 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原位检测监测技术现状与展望 [J]‍. 中国铁路 , 2021 10 : 52 ‒ 62 ‍.

 
[[39]]  

张向民 , 高亮 , 崔日新‍ .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无缝线路监测技术研究 [J]‍. 铁道建筑 , 2016 4 : 114 ‒ 117 ‍.

 
[[40]]  

王翔 , 王波汪 , 王正兴‍ . 高速铁路运营期基础沉降长期监测技术研究 [J]‍. 铁道工程学报 , 2017 , 34 5 : 11 ‒ 15 ‍.

 
[[41]]  

刘鹏‍ . 电力线路故障在线监测智能报警通知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J]‍. 电力自动化 , 2020 2 : 105 ‒ 106 ‍.

 
[[42]]  

闫宏业 , 都建英 , 蔡德钩 , 等‍ . 铁路路基长期监测系统俘能供电装置研发与应用 [J]‍. 铁道建筑 , 2022 , 62 6 : 16 ‒ 20 ‍.

 
[[43]]  

康随武‍ . 铁路沿线无人区段风沙监控的研究与应用 [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 2021 3 : 207 ‒ 210 ‍.

 
[[44]]  

曲辉‍ . 铁路车号识别设备太阳能供电技术的探讨 [J]‍. 哈尔滨铁道科学 , 2020 1 : 27 ‒ 28 ‍.

 
[[45]]  

王明年 , 李琦 , 于丽 , 等‍ . 高海拔隧道通风、供氧、防灾与节能技术的发展 [J]‍. 隧道建设 , 2017 , 37 10 : 1209 ‒ 1216 ‍.

 
[[46]]  

赵耀‍ . 铁路5G-R基站太阳能供电架构及应用 [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 2022 , 20 8 : 775 ‒ 780 ‍.

 
[[47]]  

刘昊 , 李克飞‍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2022 8 : 38 ‒ 41 ‍.

 
[[48]]  

苏益 , 李志国 , 李佳辉 , 等‍ . 铁路沿线太阳能电池板及支架立柱的抗风性能 [J]‍. 铁道建筑 , 2020 , 60 2 : 152 ‒ 156 ‍.

 
[[49]]  

苏蕊 , 李忠明‍ . 高速铁路道岔融雪系统智能化方案 [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 2022 , 19 10 : 24 ‒ 29 ‍.

 
[[50]]  

胡田飞 , 刘建坤 , 常键 , 等‍ . 基于新能源制冷技术的多年冻土路基维护方法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0 , 41 2 : 253 ‒ 261 ‍.

 
[[51]]  

刘建坤 , 胡田飞‍ . 基于压缩式制冷技术的多年冻土保护方法研究 [J]‍. 中国公路学报 , 2021 , 34 12 : 313 ‒ 322 ‍.

 
[[52]]  

胡田飞‍ . 基于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的冻土区路基防冻胀方法研究 [J]‍. 太阳能 , 2021 6 : 37 ‒ 49 ‍.

 
[[53]]  

Zhang J Y, He Z L, Feng J‍. Frost damage improvement for railway subgrade based on ground temperature control in cold regions [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1 (25): 2911‒2921‍.

 
[[54]]  

李尧‍ . 既有铁路隧道排水沟冻害原因及处置措施 [J]‍. 铁道建筑 , 2021 , 61 4 : 48 ‒ 51 ‍.

 
[[55]]  

高红义‍ . 日本铁路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启示 [J]‍. 中国铁路 , 2015 6 : 107 ‒ 110 ‍.

 
[[56]]  

史国强‍ . 高速铁路接触网直流融冰技术 [J]‍. 中国铁路 , 2020 11 : 122 ‒ 127 ‍.

 
[[57]]  

邓文丽 , 戴朝华 , 陈维荣‍ . 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多元制约因素初探 [J]‍. 太阳能学报 , 2020 , 41 8 : 192 ‒ 203 ‍.

 
[[58]]  

杨世武 , 扈瑞峰 , 刘磊 , 等‍ . 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分析 [J]‍. 铁道技术监督 , 2022 , 50 7 : 1 ‒ 6 ‍.

 
[[59]]  

马静 , 徐宏璐 , 马瑞辰 , 等‍ . 能源交通融合下的弹性公路能源系统发展技术要点及展望 [J]‍. 电网技术 , 2022 , 38 1 : 1 ‒ 14 ‍.

 
[[60]]  

陈霞 , 韩春白雪 , 张晔 , 等‍ . 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2021 6 : 166 ‒ 170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059);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26Z5402G)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