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通知”)出台,这是继2021年10月11日我国煤电上网电价改革后,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又一电价市场化改革重磅文件。标志着我国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进入新纪元。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Rosa)
通知明确,将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本次电价改革的主要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实行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则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新能源固定电价时代结束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电力市场向绿色、全面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步骤。其核心在于通过市场机制替代政府定价,促进新能源的高效消纳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底,已达到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装机规模。随着新能源规模的持续扩大,原有新能源的固定价格方式已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新能源也未能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通知,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场内同权”,全电量,同台竞价,公平参与,为新能源的全面入市指明了方向。
不再区分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分散式),此次改革将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所有新能源发电量可通过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绿电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参与竞争定价,从固定电价转向市场竞价,上网电价完全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决定。
这意味着新能源电力将更好地与传统能源进行竞价和交易,从而显著提升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吸引力。同时,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公平参与实时市场,并加快实现自愿参与日前市场。
对市场主体产生的影响
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对电力市场主体包括新能源发电企业、传统能源发电企业、电力用户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传统能源发电企业而言,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将加速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由于新能源发电的边际成本低,新能源大规模入市同台竞争可能拉低电力市场的出清价格,特别是在风光资源富集的地区或时段,这将对传统能源发电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也有助于推动传统能源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加速火电从“主力电源”向“调节电源”的转型,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全面入市后,意味着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报价策略,构建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控制日前预测误差确保在合理范围以内,以减少偏差带来的风险。长期来看,这将倒逼新能源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从而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政策还建立了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在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有助于新能源企业获得合理稳定的收入预期,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工商业用户来说,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可能略有下降,后续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但可通过签订长期购电协议(PPA)或购买绿电锁定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电价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上述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
随着更多新能源入市交易,未来市场化交易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在市场化的浪潮下,谁能快速适应,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从燃煤发电全市入市,再到新能源全面入市,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我国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了关键步伐,统一电力市场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