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愚墨熙之,(https://xueqiu.com/6071033115/324099851)
---
人形机器人板块分析:2025-2027年或复刻新能源车“黄金十年”逻辑
人形机器人产业当前处于爆发前夜,与2015-2018年的新能源车行业高度相似(渗透率<1%,政策/技术/资本共振)。以下从产业链拆解、核心标的逻辑、风险提示三部分展开预测:
---
一、产业链核心环节对标新能源车
|核心结论:上游核心零部件(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和AI算法是早期最大弹性方向,后期整机厂商或出现“赢家通吃”。
二、核心标的预测与逻辑拆解
1. 硬件端:高壁垒零部件国产替代
- 绿的谐波(688017.SH)
逻辑: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市占率超20%),人形机器人单机需4-6台谐波减速器,2025年产能规划突破50万台/年。
催化:与特斯拉、优必选等头部厂商送样测试,若进入供应链则估值对标新能源车“宁德时代”。
- 步科股份(688160.SH)
逻辑:伺服电机国产替代先锋,人形机器人单机需40-50个关节电机,公司2024年推出定制化无框力矩电机。
风险:日本厂商(安川、松下)仍主导高端市场,需突破寿命/噪音技术瓶颈。
2. 软件端: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大脑”
- 科大讯飞(002230.SZ)
逻辑:多模态交互技术+“星火大模型”接入机器人操作系统,已发布工业巡检机器人,潜在合作整机厂商。
空间:若人形机器人AI模块单价5000元,渗透率10%对应百亿市场。
- 拓普集团(601689.SH)
逻辑:特斯拉供应链标的,线性执行器(Optimus核心部件)2024年量产,单车价值量或达2万元。
3. 整机端: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
- 三花智控(002050.SZ)
逻辑:热管理全球龙头,人形机器人需精密温控系统,单车价值量约3000元,2025年配套Optimus第三代。
三、行业驱动与风险提示
核心驱动因素
- 政策端:中国“十四五”机器人规划(2025年密度翻倍)、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3.0》补贴。
- 技术端:2024年GPT-5发布(提升自然语言交互)、传感器成本下降(激光雷达价格腰斩)。
- 成本端:Optimus目标单价降至2万美元(2023年50万美元),规模效应下产业链爆发。
潜在风险
- 技术瓶颈:双足平衡算法、复杂场景泛化能力尚未突破(参考波士顿动力商业化困境)。
- 供应链风险:精密减速器/电机依赖进口,地缘政治或导致“卡脖子”。
- 估值泡沫:部分概念股PE已超100倍,需警惕2025年量产不及预期的回调风险。
四、投资策略建议
1. 早期阶段(2025-2026):优先布局高壁垒零部件(谐波减速器、力矩电机)、传感器芯片(禾川科技、奥比中光)。
2. 放量阶段(2027-2030):聚焦整机厂商(特斯拉、优必选供应链)、AI算法平台(科大讯飞、商汤科技)。
3. 长期终局:人形机器人或复制“智能手机+汽车”生态,关注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潜在标的(如华为、小米生态链)。
数据参考: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中国产业链份额或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