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明确FSD入华时间表,中国无人驾驶如何全球“领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06:18

9月5日,特斯拉在社交媒体发布路线图,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FSD),尽管仍有待监管批准,但依然引发高度关注。同时,特斯拉计划在今年10月10日推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引发广泛讨论。有消息称特斯拉Robotaxi发布会将在好莱坞制片厂举行,其车辆座椅或可躺平旋转。

今年4月,马斯克就曾“闪电式访华”,意在加快FSD的落地速度。显然,作为美国科技企业的代表,特斯拉并不甘心在无人驾驶领域落后于中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无人驾驶产业以北京为起点,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的惊人一跃,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开花。

据了解,作为全球无人驾驶创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北京从2017年发布全国第一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与示范政策开始,持续领跑,以政策拉动技术创新。2024年初,示范区已实现1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全覆盖,率先开放自动驾驶出行等多项商业化试点服务,在配套政策、测试道路开放、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都保持领先。

目前,北京已覆盖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无人接驳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无人巡逻车、自动驾驶货运重卡、无人零售车等8种主要应用场景。

在北京亦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大街小巷,为更多市民提供出行服务。

北京支持无人驾驶发展的背后,是全球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落地场景,无人驾驶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了加快国内无人驾驶的发展,不少专家呼吁,要加快国家层面立法和政策创新,推进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落地,让中国无人驾驶持续保持领先。

不仅仅是特斯拉FSD入华,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无人驾驶正上演着巅峰对决,也将全球无人驾驶行业的竞争推向白热化。同时,德国、日本、英国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也已加入无人驾驶竞争的阵营,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产业部署,立法动作不断,通过打造“制度高地”,抢占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先机。

目前,在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方面,中美两国企业并驾齐驱。作为全球的行业领头羊,美国的Waymo和中国的萝卜快跑都跨过了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的门槛,正在比拼规模化落地的速度。

Waymo在9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Waymo在凤凰城的行驶里程达1540万英里,在旧金山590万英里,在洛杉矶85.5万英里,在奥斯汀1.4万英里,四个城市无人车的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2220万英里,较8个月前的710万英里,增加了212%。

值得注意的是, Waymo在两周前宣布,其在美国每周无人车付费出行次数已突破10万次,这个数据在5月份时仅为5万单,这也意味着,Waymo每周单量在短短3个月内实现翻倍。

据观察,这一增长与 Waymo 今年以来不断扩大服务区域和允许更多用户乘坐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有关。据了解,Waymo在今年3月扩大了在旧金山半岛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后,6月再次宣布在旧金山全域用户开放其无人驾驶出行服务,700多辆无人车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繁华市区开展全时段(7x24小时)、全无人、可收费的规模化运营。

随着近期旧金山全域的无人驾驶的开放、无人车数量的激增和覆盖用户的增加,Waymo每周单量也反超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公开数据显示,自2022年5月落地武汉以来,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仅有400余辆无人车,每季度订单量约为82.6万单,平均每周约为6.8万单。

在业内看来,Waymo自动驾驶规模化发展离不开美国对无人驾驶采取的开放态度和“跨越式、快节奏”方式。在监管层面大胆放开、一路绿灯,给Robotaxi最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欧美各国也在积极发展无人驾驶产业,如今年6月英国《自动驾驶汽车法案》获得王室批准,为自动驾驶汽车建立了包括车辆授权制度在内的全套法律框架,自动驾驶车辆不仅可以合法上路,还可以获得提供自动载客服务(automated passenger services)的授权。英国政府称,《法案》将为自动驾驶车辆2026年在英国畅行铺平了道路。

事实上,无人驾驶是一个需要实际应用中发展的新兴行业,光在仿真模拟测试和无人道路测试里没有现实意义,它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真实道路中验证技术,在与周遭真实的车辆与行人环境交互中提升认知能力,在前行的道路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无人驾驶车辆变得更强、更安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会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张柱庭表示,我国自动驾驶的发展已处于关键发展期,英国通过《自动驾驶汽车法案》及其他国家陆续立法对我们有很大启示,同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应当加快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球的领跑地位。

专家呼吁加快立法和政策开放,推动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

在无人驾驶的发展过程中,政策开放是该项技术从“实验室”到“试炼场”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已启动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的修订工作,当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推进自动驾驶地方性立法,深圳、上海浦东、阳泉、无锡、苏州、杭州6个地方已经出台立法文件,武汉、北京、合肥、广州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以北京为例,目前已在测试道路开放、评估标准、指导政策、牌照发放等多个环节都保持着国内领先,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双高地。通过多方位技术探索,北京已实现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关键突破,以“北京模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这显示了北京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决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分析指出,通过立法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不仅有助于拓宽其市场空间,也为相关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法律支持。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自动驾驶汽车因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而面临诸多障碍。此次立法有望从法律层面正式确认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地位,为其上路行驶提供法律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此前,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加快国家层面的立法和政策创新,通过立法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地位,推动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继续引领全球无人驾驶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就表示,当前,地方无驾驶人车辆上路主要基于自动驾驶科学试验的地方小规模试点示范政策,由于缺乏上位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面向产业化的规模化试点示范举步维艰。建议加强国家层面立法顶层设计,抓住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契机,为自动驾驶构建完善的协同支持和监管体系,扎实有效地推动行业规范和地方立法,保障无驾驶人车辆实现规模化上路通行;同时,明确无驾驶人车辆上路通行的条件和程序,以法律法规形式支持无驾驶人车辆的路权许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何霞认为,地方要充分应用立法、数据法规和文件等方式继续加快推动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探索的路径。而随着产业逐渐成熟,上位法缺失、地方立法的不统一会影响到整体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给自动驾驶赋予一个恰当的法律地位。

“自动驾驶地方立法应当进一步加快,产业调整带来的就业问题、算法技术成熟问题、安全担忧问题等因素都不应当阻碍加快推进地方立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余凌云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