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征关税,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破重围?丨全球舆论眼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16:36

当新一批优质的中国新能源车漂洋过海,抵达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布鲁塞尔的夏日已悄然升温。在比利时,这个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前列的国度,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博弈正在上演。

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对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即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并在11月2日反补贴调查结束时就加征关税作出最终决定。一般来说,欧盟反补贴关税加征期限为五年。

近期,中国商务部就此与欧委会展开磋商。路透社在报道中引用了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席齐格弗里德·鲁斯沃姆(Siegfried Russwurm)的表态,称双方愿意启动磋商是一个“好兆头”。据彭博社26日报道,欧盟执委会获得更多相关企业资讯后,拟调整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的税率,最高税率自38.1%略降至37.6%。而最低关税则由10%上升到17.4%。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不在此次加征关税的产品范围内。

6月27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转型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尽快推动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以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反补贴调查背后逻辑合理吗?

在欧委会公布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6月18日发言表示,“欧方有关做法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公平竞争,破坏全球绿色转型和开放合作”。

这场调查,虽然以“保护本土产业”的名义进行,但实际上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

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3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了2023年欧盟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9.5%。这个数字看似不小,但其中中国本土品牌的占有率只有7.9%,剩下的近12%是由跨国生产的欧美车企所贡献,例如美国的特斯拉和法国的雷诺。这一销售数量显然不足以对欧盟本土产业产生实质性威胁,也难以支撑所谓的“威胁论”。

此外,欧委会的抽样调查程序是否合规,也要打一个问号。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据企业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还要求企业提供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所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在欧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欧委会收集的信息类型、规模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很多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和企业核心秘密,远远超出了反补贴调查的需要,不免有窥探商业机密之嫌。

这场角力中 欧洲不是铁板一块

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决一经公布,引发了一些欧洲政治人物和行业领袖的担忧与反对,他们认为这将进一步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瑞典贸易部长约翰·福塞尔(Johan Forssell)在一次会议上发言,称加征关税可能会引发“未来贸易战的风险”。报道还称,马耳他能源部长米里亚姆·达利(Miriam Dalli)表示,不想要“无助于我们实现脱碳目标的关税”。

在加征关税的议题上,德国是欧盟内部“反对阵营”的领袖。《南华早报》称,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表示,“全球竞争激励德国制造商生产更好、更便宜的汽车”,并进一步表示他不担心“德国汽车工业无法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中幸存”。

中国是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市场对德国庞大的汽车制造行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如果欧委会11月最终通过加征关税的法案,德国汽车产业将遭受到更大的损失。首先,针对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关税,将连带影响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数据显示,德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33.7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约有10%去年出口到欧盟,这些汽车将面临新的关税。

德国汽车制造商和行业协会呼吁欧盟委员会撤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的威胁,称此举损害了当地产业,并危及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能力。

中国新能源车全球布局广阔 出口增速迅猛

欧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欧洲市场约占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出口总金额的55%,其中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国贡献了最多的出口额。自2023年11月欧委会宣布开启反补贴调查后,中国纯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受到了明显影响,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德国等国的出口金额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早有布局,势要打赢这场逆风局。多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官宣或正在计划在欧洲开设工厂,以规避关税风险。比亚迪2023年底宣布将在匈牙利建一家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据匈牙利本地媒体消息,该工厂计划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生产。今年4月,奇瑞汽车与西班牙本地公司达成一项合资协议,将在西班牙开设其第一家欧洲工厂。此外,东风 、上汽等中国车企也正在寻求在欧洲开设工厂,在欧洲实现生产本地化。

而在欧洲市场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1月至5月期间,欧洲占中国纯电动汽车总出口额的月平均比例约为49%,跟去年同期相比,月平均下降幅度接近16%。与此同时,2024年1-5月中国纯电动汽车总出口额却同比增长约6.48%,这主要由来自南美洲和亚洲的出口增长。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24年2月起,中国对巴西的纯电动汽车出口额飙升,4月、5月出口额超20亿,月出口额占比9%以上,由此,巴西已连续两个月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第三大出口市场。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亚洲地区的战绩也是相当亮眼。今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纯电动车出口额从1月的54亿人民币增长至5月的67亿人民币,对亚洲地区的月出口额占比也从27.6%提高至31.4%。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欧委会关于反补贴调查的挑战,但中国新能源品牌已在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以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市场,并在南美洲和亚洲取得了显著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据日经亚洲6月22日报道,在欧盟委员会宣布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后的两天内,大众和宝马股价分别下跌约6%和5%。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股价在加征关税宣布的次日却上涨了近9%。这一股价上涨的背后是投资者的乐观预期,他们认为比亚迪即使面临17.4%的对欧出口加征关税,也能够维持其竞争优势。这足见市场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借用金庸先生书中的一句话,以作结尾:“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