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OV入局,三档竞争,AI手机哪家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4 02:13

2023年,全球销量前10无一款国产手机;一向“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苹果在国内市场都同比降幅2.2%。

卷快充、卷摄影,卷折叠屏,都卷到头了,消费者平均换机时间提升到了3年。就在手机厂商为手机卖点愁白头之际,风起云涌的AGI(生成式人工智能) 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2月20日,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发表AI 手机定义。此前2日,OPPO CEO 陈永明还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AI手机将成为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无独有偶,就在这两天,魅族也宣布,决定All in AI,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AI For New Generations。

两家大厂宣布All in AI的背后,是手机战场已进入存量时代。最近手机的一次大更新是折叠屏,给死气沉沉的手机市场带来了一点希望,但也只是微光。

手机厂商们需要新的噱头——AI大模型,一个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话题。虽然AI手机研发过程艰辛,但也是一条不得不走的道路。从2023年 CES上爆火的Rabbit R1,让大家看到了AI手机的苗头,如今各家集体跟进,AI手机到底什么样?谁的路径才是真正的AI手机?

鲸哥盘点了一下现在市面上的AI手机,大致将他们分了三个梯队:

第三梯队:引入国产大模型,获AIGC能力

这一梯队均为国产AI手机,自研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助手。虽然模型参数不大,产品AI能力表现一般,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生图,文生文等基本能力都具备,智能助手的“智商”提高不少。

vivo小V、小米小爱、OPPO小布和华为小艺智能助手

vivo小V、小米小爱、OPPO小布和华为小艺智能助手

基本的文生文、文生图功能,搭载大模型的智能助手都具备:

小爱同学生成小红书文案

接入大模型的华米OV中,小米的小爱同学主打全屋智能,自身能成为全屋智能设备的入口。

而在众多的ai功能中,最为用户青睐的是图片消除功能。接入大模型的OPPO和Vivo都有,只不过实现方式不一样,Vivo是通过将图片发送给小V助手消除,OPPO则通过圈住照片中不必要的部分消除:

OPPO的图片消除功能

在微博上,OPPO的该功能受到了不少用户的好评,刘作虎也说用户平均每日使用AI消除15次

OPPO还有两项较具特色的AI功能:通话语音摘要和屏幕摘要。这两项功能另外三款手机还不具备。

这次的OPPO内部信中提到,OPPO已经成立了专门的AI中心,资源将向该中心倾斜。

去年8月,华为宣布Harmony OS 4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首批支持机型为Mate60系列,支持AI隔空操控、智能感付、注视不屏功能,接入大模型后的小艺同学也变得更加智能。

华为还将小艺植入了输入法,让文案生成更加方便:

蓝厂这边,Vivo向来重视大模型技术,据称他们的蓝心大模型已经打磨了四年。他们在蓝心小V之外,还发布了一个以APP形式上线安卓、iOS应用市场的自然语言对话机器人,名为“蓝心千询”。

这相当于手机厂商基于自己的大模型能力,做了一个“ChatGPT”出来。

有一点值得注意,华为、小米、vivo都在发布会上明确提到大模型为自研,而OPPO这边用的概念是“自主训练的”,发布会并未提及“自研”。很实在的表述,其他家是否开源套壳,也是未知。

接入大模型的国产AI手机,翻车的时候也不少,侧面说明国产大模型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有用户希望vivo 的小V生成烂尾楼的图片,结果怎么都无法成功......

小爱同学则只会回答”正在学习中”:

至于华为Mete60pro上的小艺,目前连内测都没有再开放了,可能还在调试的过程中。

第二梯队:大模型能力跃升,无缝融合手机

第二梯队包括苹果老家发布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这款手机目前没有类似国产手机的人工智能助手,但因为与谷歌合作,其展现出来的AI能力令人惊艳。

除了必备的AI图片消除外,三星Galaxy S24有两大特色功能。第一是“即圈即搜”,当你遇到任何想查询的图片、视频或文本,只需长按home键激活AI,通过圈选、涂抹就可对目标进行搜索。

类似的功能,其实一些APP中也已经拥有,比如我们看到什么心仪的商品,现在就可以在某宝识图检索。但通过AI检索,有两种好处:

一切皆可搜索:不止是商品,甚至不止是图片,只要手机屏幕上出现的一切,包括文字、视频,都能进行搜索;

无缝体验:省去“看到检索对象——打开APP检索——返回原APP”这个繁琐的过程,所有搜索过程就在眼前的界面中完成,检索完成后就可以返回之前界面继续使用。

这背后依靠的,是谷歌堪比GPT4的Gemimi大模型技术。最新的Gemini 1.5 Pro,可以执行不同模态高度复杂的理解和推理任务,例如分析一部44分钟的无声巴斯特·基顿电影中的情节点和事件。

第二是“实时双向翻译”,当我们用三星Galaxy S24给外国朋友拨打电话时,哪怕对方用的是其他品牌的手机,对方听到的是也会实时翻译的英语,我们听到的则是实时翻译的中文。同时,对话的内容将转化成相应的文本,供用户随时查阅。

该项功能也被运用在三星键盘中,和对方发短信时,AI能将打好的内容转化成对方的语种,直接发给对方。而且手机还能记住每一位联系人使用的语言,下一次联系会直接调到与对方对应的语种。

另一款是谷歌发布的Pixel 8Pro,这款手机在各方面的功能都比较平庸,但有一项AI功能“音频橡皮擦”却令人眼前一亮。

在《连线》杂志的测评中,画面中的男人说话时有刺耳的警笛背景音,但在使用Pixel 8Pro的“音频橡皮擦”后,警笛音弱了不少。

第一梯队:大模型能力跃升,无缝融合手机

可Gen AI时代,终端就一定得是手机吗?

有梦想家企图完全颠覆手机这个操作系统,就像当初iPhone颠覆功能机,通过滑动解锁打开了触控时代一样。

去年,曾在苹果长期从事硬件和UI设计的Imaran夫妇创建了Humane公司,公司中的"含果量"极高,团队约90人都是苹果前员工,还有来自谷歌、思科、英伟达等知名公司的大拿。

他们推出的产品是AI Pin,一款火柴盒大小的独立设备,刚一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你可以将它理解为"配戴在胸前的Chatgpt",通过摄像头实时理解你看到的一切。

同时,AI pin没有屏幕,交互方式是语音、手势及投影,用户直接对它说话就可唤醒。

在演示中,AI pin可以在手掌中投影出提醒事项、时间、天气、温度等信息。摆动手掌,就能切换按钮;拇指和食指一捏,就是"确认键";合拢手掌,就会返回主界面。

AI Pin智能到什么程度?在演示里,Imran夫妇让AI Pin识别他手中所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AI Pin很快就识别出来:是10颗杏仁,约含15g蛋白质。

AI Pin宣布于今年三月份在美国预售,整套价格为699美元。但另外一款在拉斯维加斯CES 亮相的Rabbit R1却后发先至,已经卖出五万台,第六批交付至少等到六月。

这款四方形橙色小设备Rabbit R1,外形像复古的游戏机,有一块2.88英寸的触摸屏,一个拍摄用的可旋转摄像头以及一个交互用的滚轮按钮。

基本的交互方式是,用户按住这个按钮,对Rabbit R发出语音命令,就能够实现打车、订餐等需求。

据其公司介绍,Rabbit OS是首个建立在Large Action Model(LAM大动作模型)上的操作系统,LAM可以学习、推断和建模人类在计算机界面上的操作,代替用户执行复杂任务,比如制定旅游行程、订票、购物,和播放音乐等等。

不过现在,这两款产品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者——魅族。在星纪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看来,AI Pin和Rabbit虽然已经给出了AI Device的初步答案,但这样的产品"还不够完美"。

魅族推出了三年规划,

2024年,在更新面向AI的手机操作系统,并打造首款AI Device;

2025年;迭代推出全天候AI Device,并以XR形态满足全天候使用场景;

2026年,魅族将完成AI Device的全生态构建,并追求产品的国内市占率达到第一。

这项比苹果手机还牛的AI转型,是不是吹牛,还得用时间证明。

无论是AI Pin、Rabbit R1还是魅族,都有一致的愿景:打造No App硬件。如今,不同的APP成为"围墙花园",彼此数据互不相通,用户不得不不停地切换APP完成操作。

但现在有了AI,未来也许真能将所有产品的功能的调动起来,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份Rabbit R1创始人吕骋十年前在宁波 TEDxMoonLake 上的视频,时年 23 岁的吕骋分享主题为《交互理念与未来操作系统初探》,其核心观点是,以 App为基准的操作系统违背了人类的自然交互逻辑。

而AI Pin的野心不止于无APP,他们甚至追求无屏、无缝。就像Chardhhri在今年6月份的Ted演讲所提到的:

"The future will not be held in your hand, and it won't be on your face either(未来不会在你手中,不会在你脸上)."未来AI会与生活融为一体,而不需要“拿起来(手机)”或者“戴脸上(VR头显)”。

更有可能,未来AI终端也并非如今AI Pin或Rabbit的掌机模式,而是手表、眼镜,甚至是一只耳机。在电影《Her》中,男主全程只通过一只耳机与人工智能Smantha交流。

 Believe it or not,手机智能纪元已来

市场对AI手机非常乐观,IDC预测2024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台。其实目前的旗舰,更应该叫带AI能力的手机,而不是没有APP、没有内存,一切都是云端大模型处理的AI手机。

当然,真正的AI手机的前路,也绝非坦途。

比如有网友就发现,真到手后,Rabbit R1没那么智能。有网友让Rabbit R1"看"了一眼菜单,并提出问题:"食用他们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结果将近20s,空留网友举着机器等待......

AI Pin那边也问题也不少,先不谈智能问题,最致命的是:AI Pin不能防水。另外有网友指出,女性胸部轮廓与男性不同,如果让女性佩戴在胸前,那AI Pin是不是只能一直望着天空?那还怎么分析面前的东西呢?

除此之外,AI Device在范式上也遭受质疑。比如,如果语音是AI Device唯一的交互方式,那在嘈杂的公众场所该如何识别,又如何照顾用户的隐私需求?

又比如,如果手机既有丰富的APP,又可以做到将大模型本地部署,那为什么要花钱买这款AI Device呢?

AI手机同样面临挑战。在手机中植入大模型并非易事,算力是问题,模型太大,功耗要求高,是手机的"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现在手机部署的大模型功能主要还是以文档总结、图片处理等为主,直接下载一个ChatGPT APP可以完成得更好,为什么要换新手机呢?

市场教育总是艰难的,人们总是保持着固有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充满质疑,或选择性忽视、不愿意等待技术全面普及前企业发展的漫漫长夜。

但不管如何,AI仍是一个不仅普通人,就连富人与巨头都不敢错过的万亿机会。手机战场的AI大幕已经拉开,锣鼓已经敲响,AI手机与AI Device如何,未来会给出答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