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全员” 接入DeepSeek,除了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16 10:56

人人都有智能体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郝俊慧

DeepSeek “飓风 ”来袭。


它席卷了AI 圈,国内外超30家云服务厂商与近20家国产芯片企业接入适配;它席卷了手机圈,国产手机厂商争先恐后地接入DeepSeek,目前仅剩小米没有官宣跟进。


2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确认,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AI功能。此前有消息称,苹果也曾接触过DeepSeek,但DeepSeek 团队缺乏支持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


这股 “飓风 ”还会往哪里 “卷 ”?不仅是AI手机 ,AI PC也想借DeepSeek “爆炒 ”一把。但更令普通人兴奋的是,DeepSeek拉低了AI创新的技术门槛,降低了企业卷入 AI浪潮的成本 ,AI硬件 、AI Agent(智能体)创新平民化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苹果落子阿里 三星牵手智谱

在所有接入 DeepSeek 的手机厂商中,华为的动作最为迅速,2月5日就已官宣接入。但《IT时报》记者体验发现,目前只有使用纯血鸿蒙系统 ,且小艺 App 版本升级到11.2.10.340及以上的华为手机设备,才能通过与小艺语音助手直接对话唤醒 DeepSeek。

2月8日,荣耀官宣接入跟华为类似的是同样可以通过YOYO智能体唤醒 DeepSeek-R1。


中兴通讯旗下的努比亚则在内测将DeepSeek内嵌至系统中。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倪飞在2月10日表示,比起简单快速地用“智能体方案”接入,我们选择的是更深度地将DeepSeek内嵌至系统中,并且是6710亿参数量的全尺寸嵌入!这需要大量研发工作的投入,但谁不想要一个满血的DeepSeek呢?

除小米之外,国产手机厂商几乎都已接入DeepSeek。由于落地合规化要求,国外手机AI功能落地的“连续剧”还在上演。


2月11日晚间 ,三星与智谱合作AI  Agent的消息得到智谱的确认,双方合作开始于2024年10月,推动智谱大模型直接嵌入三星手机系统层,而在三星推出上一代 S24 系列时, 深度集成了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多项能力。2月12日,苹果落子阿里的消息不胫而走,直至第二天被确认。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国产手机厂商多选择自研大模型,包括华为的盘古、小米的MiLM、vivo的蓝心等。


主流手机厂商不可能把命交给别人,自研端侧大模型是他们的唯一出路,而且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接触过多家手机厂商的一位AI厂商认为,此前绝大多数模型无法解决存量手机适配 AI的问题,但模型要适配芯片、系统,硬件要新开一条产线,软件要研发,砸下去动辄千万甚至过亿的成本,能有多少收益?


在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没有手机厂商敢大踏步迈进 AI。


AI 手机从2024年兴起,苹果、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 等手机厂商无一不推出各自的 AI 技术,试图将其转化为用户换机的驱动力。


但是,AI 并没有大幅拉动手机的销量。


2024 年全球手机销量为12.2亿部,仅实现7%的同比增长。更遗憾的是,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成为唯一入选前十的手机品牌,国产手机品牌没有一个机型能在这个榜单中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AI 并没有在手机端带来颠覆性体验,目前实现的主要功能只有 AI 修图、文档摘要、实时翻译、个人助手等 。争议和讨论最多的一个功能是荣耀推出的 AI 自动点咖啡,只要对着荣耀手机自带的 YOYO 智能体说一句“点一杯喝的,我有点困了 ”,智能体便会立刻开启外卖 App,点开某咖啡店铺,选择某款咖啡饮品,加入购物车等待结算确认。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动手,只要动动嘴就行了。


接入DeepSeek后,AI手机的功能体验是否会被颠覆,业内普遍反映还在体验、 验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

“AI界拼多多”  

推动AI硬件平民化

除了AI手机外,AI PC也被DeepSeek带火。


近日,联想宣布个人智能体“小天”接入DeepSeek,使用联想AI PC的用户,可以通过联想小天唤醒DeepSeek。

联想占据AI  PC的先发优势,一直稳居市场前列 。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在AI PC 市场的份额为20%,出货量为1330万台,占该季度PC总出货量的 20%。 而且对联想来说,AI PC对其在高端笔记本的市场份额拉动明显,2024年上半年,800 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


此外,联想正在与DeepSeek探讨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性。DeepSeek的开源大大拉低了企业迈入人工智能浪潮的门槛,政府和企业级应用有望在2025年出现裂变式增长。众多企业想要通过DeepSeek本地化部署,从传统的IT服务转型为AI智能体应用。发现这一趋势后,联想第一时间开发了基于DeepSeek的一体机。


“一般PC上只能部署DeepSeek量化模型,效果不会太好,满血版还是需要智算服务器,比如两台H800。”大模型开发者开源社区开放传神公司创始人陈冉告诉《IT时报》记者。


自出圈以来 ,DeepSeek便被称为“AI界的拼多多”,以拉低大模型的成本惊艳了全球。在极少标注数据的情况下,DeepSeek-R1做到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方面的性能比肩 OpenAI o1,而且定价仅是o1的约3%,最具性价比,而且完全开源。


目前,手机厂商仅在旗舰款手机上搭载 AI功能,AI PC的价格普遍超过1万元 。厂商们只有寻找最具性价比的AI大模型,才能把价格打下来,最终推动AI硬件平民化。


在短视频平台上,博主们在巴掌大的开发板上插上麦克风和喇叭,直接语音对话AI,查天气、控制智能家居等。向来嗅觉灵敏的中国产业链迅速反映,在淘宝等平台上,攒一个AI音箱等DeepSeek硬件的成本低至百元。


有媒体报道 ,国内外开发者论坛已有400多个DeepSeek魔改AI硬件项目,比如菜市场 AI计价秤可以防止缺斤少两,带自动编曲功能的AI音箱成为广场舞大妈们的生产力工具。


搭载AI快船的手机、PC正在突破摩尔定律。“ 回顾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创新的本质是成本下降与生产力提升。”2月11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迪拜WGS上与阿联酋 AI 部长谈及DeepSeek时说道,如今,创新速度比以往都快得多,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经典计算的性能翻倍而成本减半,但大模型推理成本每年降低 90%以上。


如果说DeepSeek的创新始于大模型成本的下降,DeepSeek的开源则加速了AI硬件的平民化,拉低了全民AI创新的门槛。


新时代光速到来

DeepSeek改变

AI Agent发展路径

虽然DeepSeek-R1的幻觉率被质疑高达14.3%,不仅是DeepSeek-V3的近4倍,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应用于AI手机等硬件的体验还有待优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DeepSeek有实力打破端侧AI的“不可能三角”,让大模型向更多AI设备普及。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资深咨询顾问于清扬提到,当前端侧AI的应用存在诸多挑战:成本效益不明确,单位算力的应用成本较高,用户对实际价值的预期与实际投入之间存在差距;端侧算力资源受限,端侧计算能力与存储容量难以满足大模型的微调和推理需求;模型性能表现不佳,由于模型经过压缩、轻量化处理,可能导致模型预测准确率较低。


成本、算力、性能形成的“不可能三角”是否能被DeepSeek打破?在于清扬看来,DeepSeek通过算法和工程优化,推动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指数级下降,进而降低了大模型对端侧算力的要求,端侧AI能更广泛地部署,比如在AI监控摄像头、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眼镜等智能设备上应用,有望进一步加速端侧AI的普及发展。


“DeepSeek改变了AI Agent的发展路径。”达观数据CEO陈运文表示。


有一个实验证明,在鱼缸中间插一块玻璃,当越来越多的鱼撞上玻璃后,即便把玻璃撤了,也不会有鱼敢越过那条隐形的界限。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评价DeepSeek是那条打破玻璃的鱼,他非常认同梁文锋的观点,中美AI之间的差距,在于创新与跟随之间的差距。


行文至此,想起梁文锋去年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 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一个人人都有智能体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微博  华为  联想  东方IC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